《野語》簡介|鑒賞
文言小說集。清印峘(乾隆嘉慶間人)撰,參見附錄小傳。書前都有嘉慶十三年(1808)作者友人周之冕序,稱作者為南峰先生(印峘別號)。初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道光二十五年(1845)增刪重刊,署“伏虎道場行者編,”九卷,分語逸、語幻、語屑、語余四類,后附《西吳蠶略》、 《西吳菊略》二種。從作者識語看,作者當仍在世。另一種有嘉慶二十一年(1816)伏虎道場行者序,也稱作者為南峰先生。從語氣看,作者已不在世。并說原書已殘,特據周氏家傳鈔本整理印行。原名《南峰語乘》,今更名《野語》, 分語逸、語幻、語屑三類。民國間印本書后增附印峘后人印鸞章等人的傳記。上述兩種版本關于本書作者、流傳等情況的記載,顯然互相抵觸,當以前一說較確。因文獻不足,暫兩存其說。
書中語逸、語幻兩部分是筆記小說。語屑等部分則是考證、雜錄。語逸記載作者本鄉吳興等地的風俗民情,名賢軼事,可資考證。語幻記載吳興等地的鬼神怪異故事,多因果報應之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劍俠故事。作者出身軍官家庭,雖是一介書生,卻好行俠仗義,當時曾有“大俠”之稱。因而一些劍俠故事,多寫得有聲有色,也較有思想意義。道光二十八年(1848),陳世箴所輯《敏術軒述記》,曾選錄《江斌》、 《花面僧》、 《李公奴》、 《陳海虹》、 《閔先生》、 《癡僧》、 《楚生》、《矮奴》等文,大多是劍俠故事。 《陳海虹》篇寫陳海虹攜妻子在津門與士大夫游。因陳既習武又能文,名下士及貴公子都以上賓待之,稱之為陳先生。其妻也秀麗文雅,與紳眷來往無虛日。奇怪的是,她所到之處,夜里必遭盜劫,都以為事出偶然。后來,官府近捕緊急,有人舉發是陳氏夫婦所為,又苦無實據。陳見捕役被官府追比不堪,便登堂自首,并說: “某深惡多藏而吝與貌夷而心跖者,補救無術,故不惜自污如此。”所得財物也大多用以濟人之困。可見陳是一個對統治者、剝削者深懷不滿而又同情人民的俠義人物。 入獄后,為不牽連治獄諸官,在押解途中遇赦,他才脫械而去。 后來,津門士人進京應試,陳忽然在京露面。他把這些士人請到家中作客,臨行又贈給巨款以資路費。恰在此時,京中贓官陳某被盜,陳又去自首,在押赴刑場時,一躍而杳。其它各篇也多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作者筆下的俠義人物,大多出身下層,或隱于市井,不肯參與官府鎮壓人民的活動,更不愿做“清官”的附庸,而是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不倚的人格。他們愛憎分明,不謀私利,專一劫富濟貧,鋤強扶弱,解人倒懸,表現出一種較為鮮明的人民傾向,因而比后來的某些俠義公案小說中的俠客更具有進步性。
本書為筆記小說,作者擅長古文辭,大多數篇章行文簡約,不事鋪排。寫得差的,僅是粗陳故事梗概,缺乏文采。 寫得好的,能夠數語傳神,白描見意,富有傳記文學的特色。因而有人將某些篇章做古文辭來讀。
上一篇:《醒風流奇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鑒誡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