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諧謔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用滑稽有趣的話語引人發笑或戲弄人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例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醫院……腸子都斷了還不去醫院!……我是篡改唐詩宋詞第一高手。(郭德綱相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元代杰出的雜劇家馬致遠寫的著名小令《天凈沙·秋思》,這首曲子描繪了凄涼蕭瑟的秋景,抒發了離人的憂愁與悲傷之情,其中“斷腸”一詞原是形容悲痛到了極點,而在例1這則笑話中,郭德綱故意從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把它解釋為“腸子斷了”,從而顛覆了原曲意境,取得了幽默效果。
例2:我要了份魚翅炒飯,用三雙筷子楞沒找著魚翅,你能告訴我魚翅在哪嗎?廚師說,我叫魚翅。(郭德綱相聲)
例2中“我”對“魚翅炒飯”的理解是“用魚翅炒的飯”,其中的“魚翅”應是由不同品種的鯊魚鰭經干制而成的一種名貴的海味珍品。當“我”在飯中找不到魚翅而詢問廚師時,廚師卻說,他就叫“魚翅”。原來所謂的“魚翅炒飯”指的是“名叫‘魚翅’的廚師炒的飯”。例2是利用“魚翅”一詞的多解性構成諧謔。
諧謔不是從形式上界定的,而是從修辭效果界定的。從理論上說,各種修辭手段只要運用得當,能產生詼諧效果就可歸屬該辭格。諧謔能否立格,宜謹慎。
上一篇:什么是折抵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移接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