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現當代: 《詩經》研究的新紀元·祭祀詩
《詩經》祭祀詩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詩序》) 的頌詩幾乎都是祭祀詩,大小雅中也有一部分用于祭祀的詩。人類初期,生產力低下,尚不能科學地解釋自然界的生成演變,以為萬物有靈,靈魂不死,認為萬事萬物之中都有神靈在控制著,甚至夸大了歌樂、舞蹈及豐盛祭品的功用,認為它們也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感動神靈的賜福,于是衍生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商人是唯天為尊,周人則更重視對祖先的祭奠祈禱。
周朝以農業經濟為主,祭祀多是通過歌頌贊美祖先的功德以求祖先神靈賜福禳災,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于是《詩經》祭祀詩便與周民族史詩、農事詩產生交叉。祭祀詩中歌頌祖先開國歷史的詩,人們又稱之為周民族史詩;祭祀詩中涉及農業生產的詩,人們又稱之為農事詩。
人類初期的祭祀活動是人類認識水平低下和主觀美好愿望相矛盾的產物,是歷史初級階段的必然結果,并不是什么精神鴉片,也不含什么“欺騙”的性質,人們虔誠地相信神靈的作用。當時的祭祀活動多是生產勞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祈求獲得更多的收獲。同時在歌頌祖先功德的過程中,會增強周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周民族的團結; 在轟轟烈烈的祭祀活動中也會提高周人的勞動熱情,增強征服自然的信心與能力。《詩經》時代的祭祀詩更多地表現出人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不能簡單地與后世人為的宗教迷信活動相提并論,而應將之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重新審視。
上一篇:詩經研究·先秦:《詩經》的應用與研究·祭祀宴饗
下一篇:詩經研究著作·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