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趙孟頫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南宋時,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孝宗賜伯圭第于湖州(今屬浙江),遂為湖州人。十一歲喪父,十四歲以父蔭得官,后授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鉅夫薦孟頫于朝,受元世祖賞識。至元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至元二十七年,遷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后遷知汾州。武宗至大三年(1310),召至京師,為翰林侍讀學士。仁宗延佑元年(1314),遷集賢侍講學士。延祐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延祐六年,告老南歸。英宗至治二年(1322)卒,年六十九,謚文敏。孟頫以宋宗室身份仕元五朝,曾在世祖面前賦詩,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之句,遂為士論所輕,趙氏宗族視其為叛子。孟頫曾往秀州看望族兄趙孟堅,孟堅只準其從后門入,會面加以冷嘲熱諷,走后洗其坐具。他在蒙古貴族眼中也被視為貳臣,而由于受到世祖、仁宗恩寵,更招致人忌,經常遇到排擠傾軋。在這種外部非議、排擠以及自身的憂慮和自譴中,度過了富于悲劇性的一生。因其身份特殊,雖然仕元,但詩中也不免有故國之思,如有名的《岳鄂王墓》詩深得陶宗儀贊許,被認為是諸家詠岳王墓詩中的佼佼者。這種懷念故宋的感情在其懷古詩中有較明顯的流露,如《錢塘懷古》。有的詩則表達了“一生事事總堪慚”的自我譴責,其中《罪出》一篇,詩語更為沉痛。還有一部分揭露現實黑暗的作品,如《送高仁卿還湖州》等。孟頫與戴表元相知頗深,同是推崇唐詩的著名詩家,就詩作總的成就來說,趙勝過戴。趙詩在元前期詩壇上有很大影響,明胡應麟《詩藪》稱他“首創元音”,后人將他和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四大家并稱。其詩風格清麗,富于情趣,在各體詩作中,以七律最為出色。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通曉音律,又是書畫名家,其書法被稱為“趙體”,畫山水、木石、竹花、人馬尤精致,其畫尚有手跡傳世。著有《松雪齋集》十卷、外集一卷、續集一卷。《元史》卷一七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豪放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辭質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