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新詩鑒賞
詩別集,一百零三卷,北宋蘇軾撰。清王文誥注。軾見《東坡七集》。文誥(1764~?)字見大,浙江仁和(浙江省杭州市)人。游粵三十年,一生不仕,以游幕為業(yè)。
清代自宋犖起整理和注釋蘇軾詩,此后便蔚為風(fēng)氣,至馮應(yīng)榴(1740~1800)則對宋以來注本加以總結(jié),“取王(十朋)、施(元之)、查(慎行)三注”擇精去復(fù),“援證群書及舊注本考稽辨訂而成《蘇文忠公合注》五十卷”。王文誥認(rèn)為“馮注”還有許多審訂未確之處,也有不少“懸宕”未決的問題,所以又編纂此書。
此書分兩大部分:“一曰編”即為蘇詩編年,或稱“總案”。凡四十五卷,文誥于此用力很勤,不僅補(bǔ)編和改編了施元之、查慎行的漏編和誤編,而且注明了每年每月重大事件、詩人的活動,并講明某詩所以編于此的根據(jù),因此,可以說總案是一部詳盡的蘇氏年譜。“總案”中某卷與詩注某卷相對應(yīng),以便查考。另一部分為“注”。凡四十五卷,以“王注”“施注”“查注”“合注”為正,以“邵(長蘅)注”“李(必恒)注”“翁(方綱)注”及諸家評論皆為附。第四十六卷收錄“貼子詞口號”,主要根據(jù)《合注》。《合注》的四十七、四十八卷為他集互見詩,馮氏認(rèn)為這兩卷中只有個別篇章為蘇軾所作,所以王氏刪去了這兩卷。四十九、五十兩卷為補(bǔ)編詩,其中一部分作品馮氏認(rèn)為非蘇軾所作,王氏也刪去這兩卷大部分作品,把另外一些編入集中。王文誥這種做法是不夠謹(jǐn)慎的,招致了后人非議。注文多取馮氏,刪去繁復(fù),增補(bǔ)了紀(jì)昀的評語,間也有自己的發(fā)明,這種做法基本上是成功的。除了“總案”“詩注”(包括貼口號詞一卷)共九十一卷外,在卷前有《諸家弁言》一卷,《王施諸家姓氏考》一卷,《象贊》《勅序贊》《墓志銘注》一卷,《本傳注》一卷,乾隆《御評》(輯自《唐宋詩醇》)一卷,《詩目》一卷。后附《真象考》《兩宋雜綴》一卷,《蘇海識余》四卷,《牋詩圖》一卷。
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林韻山堂刻本。
今人孔凡禮擇取王書詩注部分,并且把王氏從《合注》刪去的四卷,移編過來,為五十卷,并加標(biāo)校,由中華書局于1980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聰山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詞論·碧雞漫志》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