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的內容·清代駢文辭賦·清代駢文·清代駢文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雖然清代駢文有如上所述的種種成就和時代特性,但是,清代駢文的面貌和價值當前還遠遠未認識清楚。清代文學在古代文學研究界來說是相對薄弱的領域。而清代文學研究又多集中在小說領域,對傳統的詩文研究相對較弱,而其中對駢文用力尤弱。應該認識到,我們對清代駢文的研究還太少太少,已有的研究與清代駢文取得的成就相比還很不適應。這種薄弱和不適應至少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作家個案研究尚未展開
就作家研究而言,與群賢輩出的清代駢文家相比,當前清代駢文研究涉及的駢文家還不多。見之于公開的論文只有寥寥可數的幾篇,如關于胡天游、袁枚的研究。即使在一些駢文史的著作中,對作家的研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紹描述層面,缺少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一般的文學史著作對作家的介紹僅談及詩詞和散體文,對駢文的創作或寥寥數語,或語焉不詳,缺乏真正的關注。可以說,如果不涉及駢文創作,對清代的作家來說是不全面的。遺憾的是許多研究者尚未意識到這個問題。
2.駢文作品研究尚未鋪開
就作品研究而言,對清代駢文作品的研究介紹遠未展開。清代駢文作品中涌現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是由于研究介紹的不夠,讀者缺乏對清代駢文作品的了解。大學里古代文學課程極少介紹清代的駢文作品。一般對作品的介紹僅局限于汪中《哀鹽船文》等少數篇章,對于清代駢文的眾多優秀之作尚未顧及,更不用說普及了。目前急需整理出版清人駢文文集和清人編撰的清代駢文作品選集的典籍,以提供資料廣泛全面的別集和總集,給學術研究提供基礎平臺,使讀者對清代駢文有更多的感性把握。這個方面尚處于空白,急需有關學術機構和出版機構給予重視,加大支持的力度,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做些積累傳薪的工作。目前搜集清代駢文最多的選集是朱洪國選注的《中國駢文選》和莫道才主編的《駢文觀止》,提供了清代駢文閱讀欣賞的文本,但作為原典文獻的諸多文集還未整理出版。
3.駢文理論研究缺乏關注
清代駢文理論可謂資源豐富、博大精深,既有專書,更有大量的如集序、書信形式的散論。但研究古代文論的學者對此有所忽視,缺乏應有的重視。清代駢文理論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有重要的價值,這個方面的研究還剛剛開始,許多駢文理論著作有待發掘和清理。駢文理論資料是研究的基礎,缺少這方面的資料就難以實質性地推動學術的進步。當務之急是整理出版清代駢文的理論著作。特別是像孫梅的《四六叢話》解放后一直未有出版,迫切需要盡快整理出版,以給學術界提供必備的參考資料。匯集清代駢文文論的資料集也應該整理出版,以便利研究。
4.文化研究潛力廣闊
關于清代駢文文化層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有待去探討。譬如清代科舉制度與駢文的關系雖已經被關注,但其蘊涵的深刻的學術價值仍有待于進一步發掘。如科舉制度對駢文作家心態以及文風的影響等等,甚至在描述層面的概述都尚未深入開展。又如清代楹聯創作的興盛與清代駢文創作的關系尚未有人進行研究,清代八股文與清代駢文興盛的關系也缺乏深入的探討,清代政治氛圍與駢文創作的心態的關系、清代駢文創作與思想史的關系也有待于繼續探究。在史學領域,清史研究是熱門,但從駢文創作角度研究清史、清代文化史尚未進行,這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寶藏有待發掘。可以說,對清代駢文全方位的文化史研究將會加深對中國文化史的理解,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這些課題提供了學術發展的廣闊空間。相信在未來的若干年里,清代駢文研究會有更多的成果面世,人們對清代駢文乃至中國文學史的認識會更全面更深入。
上一篇:清代文學·清代駢文辭賦·清代駢文·清代駢文興盛的原因
下一篇:清代文學·清代駢文辭賦·清代駢文·清代駢文藝術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