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物·丁汝昌
原名先達,字禹廷,號字章,1836年出生在安徽省廬江縣丁家坎村。父親丁燦勛是一位貧苦的農民,靠種田養家,家境十分貧困。1853年,衣食無著的丁汝昌投奔太平軍,1861年參加了清軍。開始是一名哨官,后來逐步擢升為千總、營官、副將;1868年授總兵,晉加提督銜。后因事得罪上司劉銘傳,險些喪命,逃回安徽老家,隱匿閑居了五年。1875年,北洋水師建立,丁汝昌在北洋當差。不久被委派為炮艦的督操,組織督導操練。1880年,丁汝昌奉命去英國接收并督帶訂購的“超勇”號和“揚威”號兩艘巡洋艦,穿越萬里重洋,駛回中國。這在軍事史上,是懸掛中國旗幟的近代海軍船只第一次航行海外。1883年,丁汝昌任天津鎮總兵,后被委任為北洋水師提督府提督。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丁汝昌積極主戰。同年9月12日,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艦艇十二艘,護送援軍,在艦隊準備返航旅順時,與日本“吉野”號、“西京丸”號等十二艘快速軍艦相遇,雙方展開激戰,丁汝昌威武地立在飛橋上,隨時觀察戰況,研究對策,指揮戰斗。突然,日艦排炮擊中丁汝昌所在的“定遠號”望臺,丁汝昌的衣服著火,身體的右側從頭部到手臂都被燒傷,左臂也被彈片擊傷,但他仍負傷指揮,臨危不懼,將生死置之度外。全體官兵在他的指揮下,英勇殺敵,擊沉日艦一艘,擊傷多艘,打退了日本侵略軍的猖狂進攻,取得了黃海大戰的勝利。1894年10月,日軍又卷土重來,進犯旅順、大連。李鴻章命令北洋艦隊撤離旅順,避往威海衛。丁汝昌親自向李鴻章請戰,遭拒絕。很快旅順陷落,日軍又包抄威海衛,李鴻章不準出戰。這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寫信給丁汝昌,勸誘他投降,丁汝昌義形于色說:“余決不棄報國大義,今唯一死以盡臣職。”他當即將信上交李鴻章,并且堅定表示:“吾身已許國”,一定堅持戰斗,“必至船沒人盡而后已”。日本侵略軍攻擊南岸炮臺,丁汝昌登艦指揮,發炮支援南岸炮臺守軍,當場擊斃日軍少將大寺安純,狠狠打擊了侵略軍的囂張氣焰。后又擊沉日本軍艦兩艘,魚雷艇五艘。但仍不能挽回危局,最后,丁汝昌提出“鼓力碰敵船突圍出,或幸存數艘,得抵煙臺,愈于盡覆于敵”。然而遭洋員等的反對。又下令將“鎮遠號”等艦艇用魚雷擊沉,防止資敵,當場受到抵制。丁汝昌異常氣憤,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為避免有人盜印投降,他下令:“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丁汝昌義憤填膺,百感交集,無可奈何地從容服毒自盡,實踐了自己“與艦偕亡”,“誓以身殉”的莊重諾言。
上一篇:雕塑·龍門石窟
下一篇:小說·三言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