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有泚①,黃河呀,淚漫漫,
河水彌彌②。河上的新臺空自燦爛。
燕婉之求③,只說嫁個美少年,
籧篨不鮮④!誰知嫁得一個鳩胸漢!
新臺有灑⑤,黃河呀,淚滔滔,
河水浼浼⑥。河上的新臺空自光耀。
燕婉之求,只說嫁個美少年,
籧篨不殄⑦!誰知嫁得一個鳩胸老!
魚網之設,架起魚網想打魚,
鴻則離之⑧。誰知打得一個癩蝦蟆!
燕婉之求,只說嫁個美少年,
得此戚施⑨!誰知嫁得一個駝背爺!
(采用郭沫若譯詩)
[注釋]①新臺:衛宣公所建行宮名。臺址當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古黃河故道附近,為齊、衛交通必經之處。泚:《說文》引作“玼”,鮮明的樣子。②彌彌:水盛大的樣子。③燕婉:安順的樣子。代指如意郎君。④籧陳(quchu):即“居儲”,俗名癩蝦蟆。比喻丑惡之人。鮮:美。不鮮,即不美。⑤灑(cui):《說文》段注以為系“陖”之假借字,高峻的樣子。⑥浼(mei)浼:水滿而平的樣子。⑦殄:《鄭箋》謂殄當作“腆”。腆,善也。⑧鴻:據聞一多考證。是“苦蠪”的合音。苦蠪就是蝦蟆。⑨戚施:蝦蟆。
[賞析]《詩序》說:“《新臺》,刺衛宣公也。”古今無疑義。這首詩的本事是這樣的:當初,衛宣公愛夫人夷姜,生子伋,立為太子,為其聘齊侯之女。伋妻自齊來嫁,尚未至衛,宣公聞媳甚美,輒起淫心,欲奪為己有。恐伋妻不從,使人在她赴衛必經的黃河之濱趕建了一座豪華的行宮——新臺,作為藏嬌之所。待伋妻抵達河邊,衛宣公遂誘其進入新臺,迫其與己成婚。她就是后來的衛宣公夫人宣姜。衛國人民厭惡衛宣公淫昏亂倫的穢行,同情齊女所適匪人的不幸,為此而作《新臺》。
全詩假托來嫁齊女的口吻,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對宣公的厭惡。詩凡三章,每章四句。一、二兩章的頭二句,從新臺的豪華寬敞和河水的洋洋大觀賦起,這是即將與公子伋成婚的齊女入衛時,及目所見的美好景象。這個印象中融入了她內心的喜悅。在章法上則為下面敘寫婚變的異常作好鋪墊。三、四兩句直敘齊女極度失望的心情,而以比喻出之:一路上實指望匹配個才貌相當的如意郎,到頭來卻掉包抖出個又老又丑的癩蝦蟆!頭二句寫河畔之景,景中蘊含齊女向往幸福之情;三、四句寫失望之情,此情中籠罩著籧篨丑惡之景。這兩章由景及情,在強烈的對比中,反襯出齊女的失望和宣公的丑惡。第三章頭兩句采用比興的手法。《詩經》時代,人們習慣以張網捕魚比喻尋求佳偶。“魚網之設,鴻則離之”,張設魚網本來想捕條鮮魚,結果鮮魚沒有到手,反而網得個令人厭惡的癩蝦蟆。詩人用這個所得非所求的著名比喻,以興起齊女原想與伋白首偕老,結果卻落入老丑不堪的宣公之手,這里使用的仍是一正一反、相反相成的寫法,進一步加深了頭二章的藝術效果。
《國語·晉語》說:“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本詩用籧篨、戚施來比喻衛宣公,是再確切也不過了,它活活地繪出衛宣公臃腫狼夯、不能俯仰的丑惡形象。詩人在頭兩章中一再點明新臺和河水,豪華的新臺是衛宣公遂其淫昏獸行的場所,現在適足成為他亂倫逆理罪惡的見證。河水是新臺臺址所在的環境,滔滔的黃河水也不可能沖刷干凈衛宣公的穢行。衛國人民所作的這首《新臺》,把衛宣公這個衣冠禽獸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了。
上一篇:《揚之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無將大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