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楊芳燦
字才叔,號蓉裳。金匱(今江蘇無錫)人。戲劇家楊潮觀之子,幼有神童之名,年十九為諸生,試江寧,見賞于袁枚。學(xué)使彭元瑞奇其才,拔貢應(yīng)廷試,授甘肅伏羌知縣,善為政,應(yīng)變敏決,以功擢知靈州,因其弟揆為甘肅布政使,例應(yīng)回避,入貲為戶部員外郎,與修《會典》。后丁母憂,歸。嘗主衢州、杭州及關(guān)中書院數(shù)年,又曾入蜀修《四川通志》,主講錦江書院。芳燦詩多題詠酬贈之作,善于以清麗芊綿之七言古體與朋友唱和贈答,如《長歌贈笠舫兼寄紫屋》、《珠江曲送徐大景春之廣東》、《喜汪大容甫(中)過訪長句贈之》、《晚春花事盛開因寄懷亦齋三兄、荔裳二弟》、《寒夜有懷黃大仲則(景仁)》等皆是此類作品之代表。七古歌行學(xué)初唐四杰,藻情綺思,音調(diào)宛轉(zhuǎn),兼李商隱之工麗、白居易之纏綿。如前所舉《珠江曲》開篇云:“芙蓉湖頭春水流,芙蓉峰畔春云愁。沙棠雙槳木蘭枻,送君遠向珠江游。珠江曲曲環(huán)南國,丁星金翠繁華窟。蠻鄉(xiāng)怪物載圖經(jīng),海國方言通象驛。”以下歷數(shù)嶺南風(fēng)景之美、物產(chǎn)之奇,最后寫到分別:“無端送別黯銷魂,把袂臨溪未忍分。我所思兮望明月,君之出矣逐浮云。渭城三疊殷勤唱,碎曲零歌惹惆悵。磲碗斟來且莫辭,布帆吹去應(yīng)無恙。十八灘頭走急瀧,計程五月下珠江。倘逢庾嶺歸來使,寄我羅浮蝶一雙。”這類作品確是“回波舞雪,振羽沉宮,聲情之美,往往移人”(《石溪舫詩話》)。芳燦也有不少反映廣闊社會生活及民生疾苦的作品,風(fēng)格古仆,與其效法初唐的七古長歌迥然不同,如《蓋神廟》寫廟會、商人借蓋廟盤剝窮人。其寧夏采風(fēng)組詩較全面地反映了寧夏一帶弊政陋俗及百姓所受的苦難,如《堡渠長》、《賣女謠》、《糧草稅》、《渠工稅》、《兩蕃部》等皆是其中較深刻的作品。芳燦主持修訂《四川通志》二百二十六卷。其詩文有《真率齋初稿》十卷、詞二卷,所收皆早年作品,刊于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晚年刊有《芙蓉山館詩鈔》八卷、《詞鈔》二卷、《文鈔》一卷、《續(xù)鈔》一卷,為仁宗嘉慶十年乙丑至十二年丁卯刊(1805—1807)。其逝世后,刊有《芙蓉山館詩鈔》八卷、《補鈔》一卷、《詞》二卷、《詞附鈔》一卷、《文鈔》八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傳》卷七二有傳。自撰《楊蓉裳年譜》一卷。
上一篇:詩詞研究·杜甫研究在國外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