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復初齋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七十卷,清翁方綱撰。方綱(1733~1818)字正三,號覃溪,又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官至內閣學士,曾提督廣東、江西、東三省學政,一時名士才子多出其門,成為一代詩壇領袖。
翁氏為“肌理說”倡導人,作詩注重學問,如陳廷樞所言:“覃溪自諸經傳疏以及史傳考訂金石文字爬梳,皆貫徹洋溢于其詩。”(見陳《序》)詩多題畫題字、說道論藝、行旅訪古之作,善用賦體,于所描寫之事物刻畫得窮形極相。如《石鼓歌》《廟堂碑宋拓城武本同石公用超字》《蘇詩補注刻成有述》等。《拱北樓刻漏歌》:“宋時又闕今雙門,上有銅漏司朝昏。高者六尺下三尺,四壺一線相吐吞。箭浮壺中尺浮面,晝夜百刻如泉奔。旁識延祐五千字,宣慰司造記自元。權器衡渠肇往古,會稽官漏豈異源。金水相終有妙理,機倕不作誰與論。南海井水冬不凍,不煩火候常春溫。樓下人家炷香賣,樓頭測表曦暉暾。憑窗望海甫亭午,樓陰正直雙榕根。”把刻漏的形制和它所處的位置描寫得很形象。作者還有一些描寫當時新事物的作品,如《洋畫歌》《后洋畫歌》都是題詠西洋畫的。這樣的作品雖然有時流于枯燥,但其佳者如張維屏所言:“《復初齋集》中詩幾于言言征實,使閱者如入寶山,心搖目眩,蓋必有先生之學,然后有先生之詩。”(《聽松廬文鈔》)洪亮吉挽翁方綱詩言:“最喜客談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詩。”但翁也有如“三千里外挑燈話,四十年前聽雨心”(《寄內》)等一些感情深摯的作品;另外有些寫景小詩,如“秋浸空明月一彎,數椽茅店枕江關。微山湖水如磨鏡,照出江南江北山”(《韓莊閘》),頗有宋人風味。其詩以學蘇軾、黃庭堅、楊萬里者為多。
翁集為其門人孫烺所編,按年編排。起自壬申年(1752)十月,終于戊寅年(1818),卷一為《課余存稿》(壬申-癸未);卷二至卷九為《藥洲集》(甲申-壬辰);卷十為《青棠屋書稿》(壬辰二月-癸巳八月);卷十一至卷十四為《寶蘇室小草集》;卷二十二為《秘閣集》(丙申-辛丑);卷二十三為《石蘭集》(辛丑);卷二十五、二十六為《秘閣直廬集》(壬寅、癸卯);卷二十七為《桑梓掄才集》(癸卯);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為《晉觀稿》(甲午-丙申);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為《谷園集》(丙午-己酉);卷四十至卷四十二為《石墨書樓集》(己酉-辛亥);卷四十三至卷四十四為《小石帆亭集》(壬子);卷四十五至卷五十二為《蘇齋小草集》(癸丑-己未);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為《嵩緣草》(己未-辛酉);卷五十六、五十七為《有鄰研齋稿》(辛酉-甲子);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九為《石畫軒草》(甲子-丁丑);卷七十為《墨緣集》(丁丑-戊寅)。
有清嘉慶刻本,又有道光間重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惜抱軒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洪北江詩文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