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音樂·搖滾樂
從布魯斯音樂派生出來的一種黑人音樂,它綜合了爵士樂和黑人宗教音樂的某些因素。40年代盛行于美國黑人社會,50年代流行于美國城市,六七十年代風糜歐美 搖滾樂主要是一種聲樂表演形式,演唱者常常用喉音和刺耳的沙音,并且可以任意運用裝飾音。樂隊通常包括電吉他、薩克斯管、低音提琴和鼓。節奏強烈,重音往往在二、四拍上,有一種搖晃、滾動的感覺。1956年,美國出現了一位搖滾樂巨星,名叫埃爾維斯·普雷斯勒。他以一種狂熱的充滿激情的風格,迷醉了老、中、青三代的歌迷,這是歷史上少見的成功。普雷斯勒是一位流行音樂的改革者,他拓展了流行歌曲的表現范圍,綜合了多種表演風格,以一種冶輕快、強勁、狂熱和抒情于一爐的歌唱,使搖滾樂成為當時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他被譽為美國的“搖滾音樂之王”。50年代末期,搖滾樂占領了英國社會的娛樂場所,并出現了象“甲殼蟲”那樣轟動全球的搖滾樂隊。這個樂團由利物浦港的4個工人出身的少年組成,為首的是歌手、吉他手和天才的詩人約翰·倫農。倫農與他的伙伴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他們的外形也很吸引人: 長頭發、粗絨線衫以及隨便披上一件緊身上衣。“甲殼蟲”樂團很快風糜英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它就俘虜了英國青年,并很快流傳到許多西方國家。1964年2月,他們在紐約首演獲得極大成功,他們以反對上流社會和反循規蹈矩的美學傾向,以及鋒利明快的歌唱和舞臺上的挑釁的舉止,征服了美國青年。繼“甲殼蟲”樂團之后,美國的搖滾樂又出現了兩次新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民間音樂和搖滾樂相結合的“佛克—羅克” (Folk—rock)。代表人物是波勃·狄蘭。第二次發展的標志是頗負盛名的“至高無上者”樂隊和“四陀螺”樂隊的誕生。這兩個樂隊表演的音樂曾被命名為“靈魂”的音樂。70年代可以說是搖滾樂發展的綜合時代。相繼出現了“爵士搖滾樂”、“鄉村搖滾樂”、“布魯斯搖滾樂”等等多種綜合的搖滾樂形式。1970年,正當“甲殼蟲”樂隊趨向解體的時候,爵士搖滾樂卻出現了一次高潮。由邁爾斯·戴維斯創作的《娘兒們在打注意》,被灌制成十六轉慢轉唱片,這部被公認為最有代表性的爵士搖滾樂很快在西方社會廣泛流傳,搖滾樂從70年代開始,逐漸與歐洲大陸音樂混雜,這又使這種流行音樂出現新的趨勢。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都相繼出現了這種混雜的搖滾樂。
上一篇:西方文學·音樂·迪斯科
下一篇:西方文學·音樂·《第七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