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代籌
釋義
箸:筷子。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筷子來籌劃當前的形勢。后比喻從旁為人出謀劃策。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秦末楚漢相爭,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之后,共同攻楚。邦方食,張良入見,邦以前計告之,良認為不可,曰:‘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
故事
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將劉邦圍困在滎陽,漢軍糧草匱乏,劉邦憂心忡忡,問計于群臣,謀士酈食其獻計道:“以前商湯伐夏桀,把杞地封賞給夏的后代,武王伐紂,把宋地封賞給殷的后代。現在秦國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使得六國的后代沒有立足之地。如果陛下能夠重新分封六國的后代,六國的君臣百姓肯定會感激陛下的恩德仁義,那么陛下攻打楚國就容易多了。”
劉邦采納了他的計策,馬上命人刻制印璽,準備依計而行。就在一切就緒時,張良外出歸來,聽說此事后趕緊去拜見了劉邦。劉邦正在用餐,一見張良就高興地將計劃和盤托出。張良說:“我正是為此事而來。請允許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吧。”于是,張良伸手拿起劉邦食案上的筷子分析起來,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他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一連擺出了八根筷子,均在說明當前形勢與商湯伐桀、武王伐紂的不同。
最后,張良總結說:“現在我們的實力并不能確定徹底打敗項羽,如果聽取酈食其的計策,將土地分給六國后代,那么漢王的將士謀臣將各歸其主,就無人跟隨您打天下了。”
劉邦恍然大悟,不等吃完飯就立刻下令銷毀已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戰略錯誤。
上一篇:成語《信口雌黃》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入木三分》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