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途中一絕》
鏡中絲發悲來慣,衣上征塵拂漸難。
惆悵江湖釣竿手,卻遮西日向長安。
【注釋】
(1)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杜牧卸任湖州刺史,返京赴任,風塵仆仆。此詩既為途中而作。詩人時年四十九歲。
(2)江湖釣竿手:湖州毗鄰太湖魚米之鄉,傍湖近海,江河縱橫,近有東西苕溪和京杭運河,北有長江,南有富春江(下游為錢塘江)。杜牧又身為湖州刺史,所以他戲稱自已為江湖釣竿手,含有自嘲和微怨。
(3)遮西日:杜牧外任九載,地處黃州、池州、睦州和湖州,均在京城長安東面。一旦朝廷詔回,便要風塵仆仆,朝太陽落山的方向西行趕路。“遮西日”之詞,可能也含有微怨和不滿,因為返京擔任的職務,以往都不顯要,未獲朝廷重用。
【賞析心得】
杜牧一生,仕途坎坷。除文宗大和九年(835),由揚州調往京城擔任不到一年的監察御史外,其他約九年時間,就在黃州、池州、睦州和湖州等地輾轉流徙,每次回京,給予的職務都不顯要,并未獲得朝廷重用。這一次,由湖州調任朝廷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可算是重用有望。滿懷期待的他,風塵仆仆、行色匆匆,途中寫下了這首七絕。
“鏡中絲發悲來慣,衣上征塵拂漸難。”詩人感嘆,鏡中照見頭上日益增多絲發,已經習慣了,只不過枉自悲傷而已;輾轉于僻左之鄉,奔波于長安道上,自己征衣上積滿了各地的塵埃,要拂除它們是越來越難了。“惆悵江湖釣竿手,卻遮西日向長安”。就這樣,九載中,足跡遍及江南各地,看似忙碌奔波,其實就是一個江湖釣竿手,全身閑散,整日無所事事。眼見時光流逝,自己年將五十,還在外長期漂泊,心中不勝惆悵。忽來詔書,任命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在他心中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夕陽中,他遮日向西而行、趕往長安,作人生最后的拼搏。
上一篇:張耒《田家》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真山民《晚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