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田家》
門外青流系野船,白楊紅槿短籬邊。
旱蝗千里秋田凈,野秫蕭蕭八月天。
【注釋】
(1)作者在徽宗朝已進入老年,一再遭貶,在黃州、房州等地做小官,親眼目睹了北宋末年,農村凋敝、農民苦難的現實,寫出了反映農民疾苦,平易自然的詩作。
(2)青流:河水。
(3)紅槿:一種野生灌木,農民常將它們種于宅前屋后,當作籬笆使用。
(4)野秫:野高粱。
【賞析心得】
北宋末年,徽宗后期,朝政腐敗、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層出不窮。作者迫于生計,在基層做個小官,親眼目睹了農村破敗、農業荒廢、農民逃亡的殘酷現實,寫出了反映社會底層、農民苦難的現實主義詩篇,《田家》便是其中之一。
“門外青流系野船,白楊紅槿短籬邊。”首兩句描寫村莊的冷落。門外河邊、碼頭上系著久未撐渡的無主野船,白楊圍繞農舍的宅前屋后,矮短的籬笆邊長滿了紅槿等參差不齊的野生灌木,整個村莊荒無一人。“旱蝗千里秋田凈,野秫蕭蕭八月天。”末兩句寫的是田野荒蕪。秋天本是豐收季節,可是千里遭災,旱情嚴重、蝗蟲橫飛,秋田干干凈凈,看不見一株莊稼,中秋八月天,只看見遍地的野高粱(野秫)在風中蕭瑟抖動。
農村衰敗得如此境況,北宋挽鐘敲響,已為時不遠了。
上一篇:賈島《題興化園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杜牧《途中一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