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類聚名賢樂府群玉》新詩鑒賞
散曲總集,簡稱《樂府群玉》,五卷,元無名氏編選。
此書專收小令,共七百余首,作者以文人學士為主,共二十四人。所收作品以流連風光、酬酢贈別之作為多,也有少量登臨懷古之作,其中一些寄托了作者的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感。風格清麗,質樸粗糙者較少。
現存元人所編散曲總集,其他三種均按曲牌所屬的宮調為序編排,此書卻是以作者為綱編排。前三種按宮調編排是便于樂工歌者檢索,可見它們是為了樂工歌者需要而編纂的。而此書則是為了人們閱讀之用而編纂的,因此便于演唱和易于為聽眾所理解的本色作品就沒有前三種多。
另外,《樂府群玉》的出現可以看作一個標志:散曲也如詞一樣從單純演唱以娛人耳,發展到可置于案頭供人閱讀品味了。這是許多文學體裁共同走過的道路。它們都是從粗糙走上雅化,從口語為主走向以書面語言為主,從面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人民大眾到面向文化水平較高的士大夫。也就是魯迅所說:“士大夫是常要奪取民間的東西的,將竹枝詞改成文言,將小家碧玉作為姨太太,但一沾著他們的手,這東西也就跟著他們滅亡。”可憐的是詩詞都曾從“小技”“小道”升格為正統(詞自浙派之后,其體漸尊),而散曲始終是處于“側室”的地位。
此書所收小令有一半不見于其他曲書,故亦為散曲研究者所重視。
此書過去據《錄鬼簿》所載“胡正臣條”,言其子存善“至于群玉叢珠,裒集諸公所作,編次有倫”。認為是胡存善所輯,其實,這段話語意不明,而且認為“群玉”就是《樂府群玉》證據也不充分,因此,未將存善定為編者。
現在所存《樂府群玉》非完本,因為明人編選的《樂府群珠》中有些作品注明取于此書,而現存本中沒有,便是一證。
現存最早的本子是據明初“天一閣本”的羅振玉過錄本。今人隋樹森以此本為底本,校以中華書局民國間排印《散曲叢刊》本和吳梅手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邵子湘全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遺山先生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