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譚嗣同
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十一歲喪母。少年備受繼母虐待,自云:“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瀕死累矣。”(《仁學自序》)及長注意觀察社會民生,習劍術,好騎馬,鄙視八股文,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以救世濟民為務。深受王夫之學說的影響,主張“道不離器”,“道隨器變”。清德宗光緒十年(1884),一度入新疆巡撫劉錦棠幕。游歷直隸、甘肅、新疆、湖北、河南、陜西、山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結交有識之士。屢應鄉試不第。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深受刺激,思想劇變,拋棄舊學,銳意于新學。光緒二十一年,籌辦瀏陽算學館,試圖以瀏陽為基地,從算學入手,培育人才,作維新的嘗試。光緒二十二年,創辦《湘學報》與湖南強學分會。同年,其父為其捐官江蘇候補知府,赴南京候補,向楊文會學佛,著《仁學》。抨擊封建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呼吁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對外開放,實行人際平等、博愛。光緒二十三年,回湖南,參與時務學堂的教學工作。次年,創辦南學會,試圖把它辦成具有地方議會性質的團體。八月,以四品卿銜任軍機章京,與林旭、楊銳、劉光第參與新政。政變作,拒不出逃,決心以流血犧牲來喚醒世人。九月二十八日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維新運動中最激進的代表者。博學多才,詩、文兼擅。自以三十歲為界區分其學為新、舊。光緒二十二年前后曾與夏曾佑、梁啟超試作“新學之詩”,頗自賞,然多難以索解,缺乏詩味。梁啟超曰:“復生自熹其新學之詩,然吾謂復生三十以后之學,固遠勝于三十以前之學,其三十以后之詩,未必能勝三十以前之詩也”,又評其三十歲以前之詩“獨辟新界而淵含古聲”(《飲冰室詩話》)。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九稱其詩“冽利雄健,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不羈才也”。錢仲聯《夢苕庵詩話》稱其詩“代表當時浪漫風氣,仿佛似龔定庵”。均指其“舊學之詩”而言。“舊學之詩”收入《莽蒼蒼詩》中,“新學之詩”散見于《秋雨年華之館叢脞書》中。《譚嗣同全集》于1955年由三聯書店初版,中華書局于1981年又出版了增訂本。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六九、梁啟超《譚嗣同傳》、鄧潭洲《譚嗣同傳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喜所《譚嗣同評傳》(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謝榛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