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謝榛
字茂榛,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老人。臨清(今屬山東)人。少時即能度曲、作樂府商調,臨清德州一帶少年爭歌之。為人性格豪爽,喜游俠,好交游,長而折節向學,刻意為詩歌,以詩名于時。明世宗嘉靖(1522—1566)中曾到彰德(今河南安陽)游歷,受到藩王趙康王禮遇。后游京師,援救陷入冤獄的才士盧柟,為士論所稱譽。在京期間,與李攀龍、王世貞、梁有譽、宗臣、徐中行、吳國倫等結為詩社。榛年最長,以布衣為此“七子”之領袖。后李攀龍聲譽日高,與榛論詩主張有異,遂加以排擠,與之絕交,并作人身攻擊。榛眇一目,攀龍言“豈其使一眇君子肆于二三兄弟之上”,將其擠出“七子”之列,而榛詩名益高,交游益廣,陜西、山西一帶藩王爭相邀請,遂游諸藩王之間,以在趙王府最久。神宗萬歷元年(1573),再次至彰德,趙康王曾孫穆王為其刻印全集。榛為作《竹枝詞》十四首,穆王令宮姬賈氏演唱,后又將賈嫁與謝榛。榛載賈姬游河北各地,至河北大名,有人請寫壽詩一百首,榛寫至八十馀首,投筆而逝。榛對詩歌創作有自己之主張,“七子”結社之時,諸子對于唐詩名家感到無可適從,榛言:“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得此三要,則造乎渾淪,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見《列朝詩集小傳》)諸人心師其言。其論詩,主張“文隨世變”,雖主復古,但又認為“有意于古,而終非古也”。學古注重氣格;新變則強調意象、興會、妙悟。在明代復古派詩論家中頗有創意。榛以布衣游于王侯卿相之間,其詩多為酬對投贈之作,有些就是適于歌兒舞女之口,點綴于歌筵舞宴的宮詞艷曲,如《秋宮詞》等。其詩中亦有不少抒發自己沉淪不偶、事業無成的感慨,如《暮秋即事》、《宿淇門驛有懷》等。還有許多記游、記行和表達作者對國事關切的作品,如《渡黃河》、《赴石門峽》、《居庸關》、《晚眺》、《野興》、《榆河曉發》、《哀江南》八首等。此類作品大多寫得意境深厚、雄渾沉練。工于近體。其詩法度森嚴句響字穩,氣逸調高。其五律學習杜甫,尤為逼真,只是缺少獨創性。著有《四溟詩話》。其詩收入《四溟山人集》。《明史》卷二八七、《明史稿》卷二六八皆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謝康樂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譚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