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杜甫研究在國外
杜甫素有詩史之稱,其寫實詩篇也贏得了國外讀者的喜愛。在韓國杜詩備受推崇,明中葉即見《杜詩諺解》刊行,這是第一部朝鮮文譯注本。杜甫在韓國影響最大、研究最多。日本譯介杜詩亦早,江戶時期服部南郭譯注李攀龍《唐詩選》,其中包括杜詩。在二十世紀,韓日研究盛況空前,涌現了李丙疇的《詩圣杜甫》和《杜詩諺解批注》、吉川幸次郎的《杜甫詩注》、鈴木虎雄的《杜甫全詩集》、雪嶺永瑾的《杜詩抄》以及黑川洋一、目加田誠等人各自的同名之作《杜甫》。這些著作對詩人生平和詩歌均有詳細的介紹。吉川的《杜詩論集》,還從書生、離亂、羈旅、歸省幾個階段敘述詩人的創作生活,其脈絡更加清晰。蘇聯的杜甫研究,較唐代其他詩人為多。吉托維奇是著名譯家,譯有《杜甫詩集》;謝列布里亞科夫、別仁、波茲涅耶娃則是研究家,分別著有《杜甫評傳》、《杜甫傳》和《東方文學》(杜甫部分);他們均強調杜詩的社會性、人民性,評價甚高。十九世紀,法國圣德尼(H.de Saint-Denys)的譯著《唐詩》,開西方較多介紹杜詩的先河,這部書至今仍有較大影響。奧地利柴赫(E.von Zach)是德譯杜詩最多的學者,他的譯介為德語世界的杜詩研究奠定了基礎。杜詩英譯,多見佳例,弗洛倫斯·艾斯庫(F.Ayscough)、霍克思(D.Hawkes)、戴維斯(A.R.Davis)、洪業的譯本,皆膾炙人口。此外尚有無數散見在唐詩(或中詩)合譯中的譯例。在研究方面,洪業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注釋見長,注文篇幅竟然與譯文不相上下,譯者的考證、辨析功夫,享譽學林。在《盛唐詩》一書中,宇文所安(S.Owen)將杜甫與莎士比亞相提并論,稱其才能與詩歌個性具有多種表現,是世界上最博學的詩人之一。高友工、梅祖麟合寫的《杜甫的〈秋興〉——語言學批判的實踐》,采用結構主義音韻學闡釋杜詩,迭出創見,新人耳目。葉嘉瑩的《杜甫〈秋興八首〉集說》則采取傳統的做法,輯錄、整理了自宋迄清數十種杜詩校評;在長篇序言中,論者指出,杜甫是一位感性與知性兼長并美的詩人。除此而外,杜詩還有葡、西、意、挪、匈、捷等國的譯介。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李賀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楊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