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堂皇,繚垣牖,樹之萩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隋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闔,易檐改涂。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宦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 ○清·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卷一二《隨園記》
[述要] 康熙時,一姓隋的江寧織造在南京小倉山北坡造起一座花園,內種萩樹、桂樹各千株,號稱“隋園”。一時城中士子往來不絕,堪稱盛事。三十年后,袁枚任江寧知府,“隋園”已破敗不堪,袁以三百兩銀子買下。他修整門墻、改建樓閣,因地制宜,在高處造望江的小樓;在低處置臨溪的亭子;在澗水上架小橋;在水流湍急處備放小船;又依地勢之高低與角度之不同,點綴假山巖石;順平坦而樹木蓊郁處構造或東北或東南朝向的屋子。整個園子沿勢設景,不使景物的氣脈受阻斷,因名以“隨園”。既沿用了舊園名的讀音,又突出了因勢造園的“隨”字。隨園造好后,袁感慨地說:“如果當官時居于此,疲于公務,最多每月住上一回;若是純粹住家,那便可天天飽餐秀色。二者不可兼得,還是舍棄官位而在園中居住吧!”于是袁便稱疾辭官,率弟袁樹(字香亭)、外甥湄君,把書籍搬至隨園中住下來。
上一篇:《自喜有得 王安石》
下一篇:《良璞不剖 趙壹 羊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