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山左詩鈔
地方詩總集。六十卷。清盧見曾撰。“山左”即山東,與今山東省疆域大致相同。盧氏自序云:“國初詩學之盛,其盛于山左。漁洋(王士禛)以實大聲宏之學,為海內執騷壇牛耳垂五十馀年。同時若宋荔裳(琬)、趙清止(進美)、高念東(珩)、田山薑(雯)、漁洋之兄西樵(王士祿)、清止之從孫秋谷(趙執信),咸各先登樹幟,衣被海內。”清初詩歌創作繁榮,主要表現在山東與江浙地區。江浙著名詩人多為明末遺民,或雖勉強出仕新朝而頗懷貳心之人;而山東地區著名詩人多為清朝權貴或官宦。因此,江浙清初詩可視為明詩馀音,山東清初詩可視為清詩之開端。此編共收詩人六百二十馀家,詩五千九百馀首,附見詩一百一十九首。集中特別注重收錄有成就詩人之作品。王士禛選三百九十九首,宋琬、趙進美各一百六十三首,高珩、趙執信、王士祿各一百五十多首,田雯一百二十七首,張實居一百首。編者自云:“是集以鈔為名,不敢居于選也。選家標立風旨,合旨收之,不合者去之,使入吾選者如金入冶,融煉一色,乃為宗旨。鈔者乃存本色。竊嘗謂詩有二十四品,非一格之所可拘,入主出奴,亦古今文人之一病。”(《凡例》)因此,集中網羅了各種風格、題材之作品。每位作者各附小傳,“以行實居先,逸事次之,見聞最確而書無可征者,以案語附后”。錄入之詩“有關于吾鄉名勝古跡、園亭物產及小說遺聞、隸事之僻秘者”,“各附考辨于下,述古證今,以釋滯而晰疑,固為好學深思者所共賞也。若夫詩有軼人,鄉有軼事,皆為補載”(皆見《凡例》)。此書編于乾隆十八年(1753),完成于乾隆二十三年,宋弼、惠棟、沈大氏等協助盧氏編纂。有乾隆二十三年雅雨堂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全閩詩錄初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國風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