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全閩詩錄初集
地方詩總集。二十一卷。清鄭杰編纂。鄭杰字字昌英,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間諸生。閩自唐以來代有詩人。至明、清兩代,詩人輩出,詩風盛于往昔,而閩人鮮為外人所知者,是由于“閩人不善為名,故文采風流,不足爭衡上國,非獨地勢限之,亦緣無好事者流為之搜采,時為表彰”(齊弼序)。這是第一部搜采、表彰全閩清詩的總集。共收一百五十五人,始順治初廩生趙潛,終于乾隆間郭金臺,錄詩一千五百馀首。錄詩最多者為康熙間聞名全國之詩人黃任(九十九首),其次為林澍蕃(八十六首)、葉觀國(八十二首)、丁煒(六十八首)、鄭洛英(五十首)、藍漣(四十一首)、陳夢雷(三十八首)、張遠(三十二首)、陳霨(三十首),其馀皆在三十首以下。編者選詩,不拘一格。鄭氏對嚴羽以來提倡“興趣”,反對以議論為詩、以學問為詩、推崇盛唐、貶低宋詩之閩詩學傳統有所批評。在評葉觀國詩時云:“至于言詩,非惑于嚴滄浪‘詩有別才,非關學也’一語;即泥于高廷禮(棅)初、盛、中之分,溺于所聞,毀所不見,數百年于茲矣,可勝嘆哉!”又舉葉氏《秋齋雜詩》云:“上乘貴妙悟,科律嚴且詳。使事犯指戒,太盡來謗傷。偶然涉議論,嫌與性情妨”。又云:“詩家建旗鼓,惑眾為大言。中晚不足學,何況宋與元。虎賁雖貌似,不返中郎魂。”可見明初形成的專學盛唐的閩詩派,至清初已經有所變化。所錄作者皆“詳考其生平出處,兼折衷乎眾論,時或附以己意,旁注其后,俾覽者有所稽考,庶幾知人論世之一助乎”(齊弼序)。鄭氏之意見署名為“注韓居詩話”。編者經營此書數年,書稿大體完成后即病故,遺稿由其父及其友人齊弼共同校訂完成,時在嘉慶五年(1800)。有嘉慶間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圍爐詩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山左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