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法·天象銅鏡
天象銅鏡鏡面上刻有豐富的天象知識,保存了珍貴的古代天文史料,同時,它又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藝術品。在我國古代的史籍中,對銅鏡有許多記載,而其遺物,同我國現存的豐富多彩的星圖相比,則少得可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僅知道有一面天象銅鏡傳世,卻被美國人弄走,藏于美國的博物館中。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展開,在湖南、天津、浙江等地,發現了多面天象銅鏡。現簡單地介紹二面。①浙江天象銅鏡。1973年于浙江上虞縣發現,是唐時的遺物。該銅鏡有4~5厘米厚,直徑為24.7厘米,正面磨光,背面分層次刻畫著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北斗七星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內容。②湖南唐代天象銅鏡。湖南省博物館近年來收集的二件天象銅鏡,其中一面與現藏于美國的幾乎完全一樣,彌補了我國唐代銅鏡流失國外造成的空白,我們稱之為唐式銅鏡。它直徑為27厘米,鏡面上圖文并茂,分為五個層次刻畫。第一層是四象,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面;第二層是十二生肖,同時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第三層為八卦,依次為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風)、離(火)、坤(地)、兌(澤),代表了八個方位與宇宙中的自然現象;第四層是二十八星宿,從東方的角宿開始,依次是二十八星的名稱;第五層是一篇銘文,有金星、白虎之類的說法。邊緣是裝飾性的花紋。整個鏡面層次分明,刻畫逼真,引人入勝。天象銅鏡對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史,研究我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提供了新的資料。
湖南唐代天象銅鏡
上一篇:繪畫·天王送子圖
下一篇:天文歷法·太初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