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shī)詞典故·曾旦
【出典】 宋·趙與時(shí)《賓退錄》卷三:“王孝先曾謚文正。王子明旦謚文貞,避仁廟嫌諱,亦稱文正。后來(lái)稱孝先者,多稱其封國(guó)以為別;王子明封魏國(guó),人罕稱也。韓參政億謚忠憲,韓魏公謚忠獻(xiàn),字雖不同,音則莫辨。此四臣者,皆名臣也。”
【釋義】 北宋王曾字孝先,王旦字子明,他們都是北宋真宗、仁宗朝先后主持朝政的名宰相,二人死后的謚號(hào)都叫“文正”。所以后人往往將他們并稱,作為王姓人家先祖顯赫的典故。
【例句】 有本朝曾、旦,移春手段;舊家羲、獻(xiàn),補(bǔ)月心腸。(葛長(zhǎng)庚《沁園春·送王侍郎帥三山》2562)這里列舉本朝王曾、王旦和晉朝王羲之、王獻(xiàn)之,以夸贊王侍郎家的先祖多出名人顯宦,祝王侍郎本人將來(lái)也能夠“金甌姓氏香”。
上一篇:典故《曾子商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朝三暮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