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藥帖》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內閣學士永公諱寧,嬰疾,頗委頓。[1]延醫診視未遽愈,改延一醫。索前醫所用藥帖弗得,公以為小婢誤置他處,責使搜索,云:“不得,且笞汝!”方倚枕憩息,恍惚有人跪燈下曰:“公勿笞婢,此藥帖小人所藏。小人即公為臬司時,[2]平反得生之囚也。”問藏藥帖何意,曰:“醫家同類皆相忌,務改前醫之方以見所長。公所服藥不誤,特初試一劑,力尚未至耳。使后醫見方,必相反以立異,則公殆矣。所以小人陰竊之。[3]”公方昏悶,亦未思及其為鬼。稍頃始悟,悚然汗下。乃稱前方已失,不復記憶。請后醫別疏方,則乃前醫方也。因連進數劑,病霍然如失。公鎮烏魯木齊日,親為余言之。曰:“此鬼可謂諳悉世情矣。”
【注釋】 [1]內閣學士:明清兩代廢丞相,設內閣處理政務,內閣學士即相當于丞相。嬰疾:為疾病所困,患病。 [2]臬司:清代隸屬于各省總督、巡撫,負責司法的官,即按察使。 [3]陰竊:暗中拿去。
【譯文】 內閣學士永寧得了病,他精神很不振,請醫生診治病情沒有好轉,又改請了一位醫生來治。尋找前醫開的藥方找不到,認為是小婢女放錯了地方,責令婢女到處尋找,說:“找不到,就用竹板打你!”永寧累了剛依靠著枕頭休息,恍惚有一個人跪在燈下說:“您不要打婢女了,這藥方是小人藏的。小人是您做按察使時,平反我的冤案使我得生的囚犯。”問他藏藥方是什么用意,他說:“醫生都從事同樣的工作,往往互相嫉妒,一定要改變前醫開的藥方來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您吃的這種藥沒有錯,只是先嘗試一劑,藥力還沒有達到有病的地方。假如讓后醫見到了這個藥方,一定會用相反的藥來表明自己和前醫的不同,那么,您的病情就危險了。所以小人暗中拿去了這個藥方。”永寧在昏沉中,也沒有想到他已經成為鬼。不一會兒開始醒悟,非常恐懼,大汗直流。于是就說前面的藥方已經丟失,藥方上的藥名也記憶不起來了,請后醫再另開一個藥方。看后醫所用的藥,全是前面那個藥方的。于是就連吃幾劑,病情很快好了。永寧在鎮守烏魯木齊的時候,親自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說:“這個鬼可以說是非常了解社會的人情世故的。”
【總案】 本文通過一鬼暗藏藥帖的行為和他的話,揭露、諷刺了舊時醫家互相妒忌、貶斥的惡習。情節雖然荒誕不經,表現出的人情世態卻是真實的,因而讀了之后讓人感到親切、自然。
趙欽全
上一篇:俗說《荀介子·車武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螢窗異草《螢窗異草》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