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步前嶺,褰裳出外扉。輕蘿轉蒙密,幽徑復紆威。樹高枝影細,山盡鳥聲稀。石苔時滑屣,蟲網(wǎng)乍粘衣。澗旁紫芝曄,巖上白云霏。松子排煙去,堂生寂不歸。窮谷無還往,攀桂獨依依。
南京鐘山之南的開善、定林二寺,梁陳時已屢見篇什。這首詩為洪偃游山至寺后所作,表述在山中賞玩清景的感受。
開頭四句,描述出寺游山。在去鐘山前嶺的路上,詩人拄著手杖,提起衣襟,走出山門,步入山中深處。路邊的藤蘿越來越茂密,幽僻的山路也越走越紆回曲折了。在這四句中,雖沒有多寫山景,但輕蘿、幽徑已渲染出山中的幽深景色。
隨著山路的延伸,百轉千回,漸漸走出深山,來到兩山斷隔地帶,眼前景色已有所不同。接著,“樹高枝影細,山盡鳥聲稀。”兩句寫樹影鳥聲。因樹木高大,地上的枝影顯得細長,山峰中斷,鳥兒的鳴聲也稀少了。從“枝影細”、“鳥聲稀”的描寫中,突出的是寂靜的氣氛,也表現(xiàn)出觀察細微,寫景真實。“石苔時滑屣,蟲網(wǎng)乍粘衣”兩句寫山路石徑上長滿了青苔,使人走路不穩(wěn),又布滿了蟲網(wǎng),時時粘上衣衫,渲染出路荒人稀的情景,其中所蘊含的也是幽寂二字。“澗旁紫芝曄,巖上白云霏”,兩句寫澗景巖景。澗旁的紫色靈芝,現(xiàn)出美麗的光彩。高遠的山巖上,白云繚繞,隨風飄飛。這兩句是一對工巧的偶句,極寫俯看仰望之狀和紫芝白云色彩對比之美,充滿著清幽獨賞的情趣。
寫到這里,詩人心中恍忽置身于一個靈幻的境界,因即景抒懷說:“松子排煙去,堂生寂不歸。”上句襲用沈約《赤松澗》:“松子排煙去,英靈渺難測”句意。下句的“堂生”,據(jù)《續(xù)高僧傳》,應為“常生”,即平常生之簡稱。平常生是一位傳說中的仙人,劉向《列仙傳》曾提及。仙人赤松子已排煙乘云,羽化遐升,平常生亦一去不歸。但自己在這靈山佛地也能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感悟。雖然“窮谷無還往”,已經(jīng)走到了幽谷的盡頭,再也沒有來往的人跡,而留戀之情難以自已,依依不舍山中清景,故而說出最后一句:“攀桂獨依依。”這里用《楚辭》:“攀桂枝兮聊淹留”辭意,表現(xiàn)一種脫世的情懷。
這首詩從杖策出游寫起,紀行、寫景、抒懷,到依依不歸,絡繹寫來,文辭清美,格調高古。全篇著眼于荒僻幽寂景色的描寫,正與佛子寂靜的內心世界相應,情與景會,物我兩諧,韻味不絕。
上一篇:《游赤石進帆海·謝靈運》原文|賞析
下一篇:《游黃蘗山·江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