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善狀目前之景》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謝榛《四溟詩話》卷
一)
【詩例】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解析】
此詩抒寫獨居荒村見到故人時悲喜交集的心情。
前四句寫獨居之悲。詩人由遠及近,由物到人,迤邐寫來,畫出一幅荒村貧居圖:秋夜沉靜,荒野空寂,舊居清貧,四周無鄰。屋外,寒雨敲窗,黃葉飄零;屋內,昏燈如豆,白頭獨坐。這籠罩在詩中之畫上的冷寂悲愴氣氛,正是詩人心情的藝術映現。“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是此詩寓情于景的最為傳神之筆。室外寒雨敲擊下黃葉紛紛墜地的秋樹,室內夜深人靜時油將燃盡的昏燈,不正是在歲月消磨、人事煎熬下身心兩衰、垂垂老矣的白頭詩人的象征嗎?“黃葉樹”、靜夜燈,與詩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其相似點是在行將衰滅上;詩人借以自況,是頗為恰切的。這兩句詩的佳處,不只是在于取譬的恰切上,而且還在于“黃葉樹”、靜夜燈作為詩人獨居環境中的“目前之景”,起了烘托悲涼氣氛的作用,可謂“比中生興,興外得比,宛轉相生,逢原皆給”(王夫之《古詩選評》),因而“無限凄感,見乎言表”,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韋應物《淮上遇洛陽李主薄》“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居易《途中感秋》“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與這兩句詩的相同點在于藝術手法出自“同一機杼”,即都是以秋樹寓情,寫衰老之感,兼有比興;不同之處在于韋詩重在“將”字上,白詩重在“欲”字上,寫出了人之將老的漸進情態,而司空詩重在寫已老之情態。三人的詩句各有意趣,各具佳境。其所以“司空為優”,是因為比韋詩、白詩多了秋雨和昏燈兩個意象,因而意境更為深邃豐厚,氣氛更為悲愴凄涼。
后四句寫相見之喜。司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歷十才子之列,詩歌功力相比肩,又是表兄弟,從末聯“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可看出兩人一直交往密切,友情深厚。這四句直抒胸臆,揭明詩題中的“喜見”二字。詩人于長期離群索居、沉淪落寞之中,見表弟盧綸頻來相訪,并留宿家中,自然喜出望外。這里雖是寫相見之喜,但意在反襯獨居之悲。一個“愧”字,即見出詩人陷于困頓、無以為報的無奈與悲愴來。
一般說來,吟詠個人孤獨衰邁的作品,是很難寫得搖人心旌的。此詩的成功之處,在于詩人將這種并不獨特也不高雅的“無限凄感”,并不直接道出,而是通過“善狀目前之景”,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發揮創造性的想象、聯想,甚至再創造,去尋繹體味。這樣本屬詩人個人的生活體驗便具有了普遍而廣泛的意義,使不同遭遇、不同時代的讀者產生共鳴。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曲寫兒女心事》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就地摹寫》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