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維戊①,時逢戊辰日子好,
既伯既禱②。祭了馬祖又祈禱。
田車既好③,獵車堅固更靈巧,
四牡孔阜④。四匹公馬滿身膘。
升彼大阜⑤,駕車登上大土坡,
從其群丑⑥。追逐群獸飛快跑。
吉日庚午⑦,庚午吉日時辰巧,
既差我馬⑧。獵馬已經選擇好。
獸之所同⑨,查看群獸聚集地,
麀鹿麌麌⑩。鹿兒來往真不少。
漆沮之從(11),驅逐漆沮岸旁獸,
天子之所(12)。趕向周王打獵道。
瞻彼中原(13),放眼遠望原野頭,
其祁孔有(14)。地方廣大物富有。
儦儦俟俟(15),或跑或走野獸多,
或群或友(16)。三五成群結隊游。
悉率左右(17),把它統(tǒng)統(tǒng)趕出來,
以燕天子(18)。等待周王顯身手。
既張我弓(19),按好我的弓上弦,
既挾我矢。拔出箭兒拿在手。
發(fā)彼小豝(20),一箭射中小野豬,
殪此大兕(21)。再發(fā)射死大野牛。
以御賓客(22),烹調野味宴賓客,
且以酌醴(23)。作成佳肴好下酒。
(采用程俊英譯詩)
[注釋]①戊:古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順序配合以記日。《鄭箋》:“戊,剛日也。”所謂剛日,即指單日。②伯:祭馬神、馬祖。禱,祈禱。③田車:獵車。④阜:肥壯。⑤大阜:高的陸地,大的土山。⑥從其群丑:從,追逐。群,獸三曰群。丑,眾,這里指眾多禽獸。⑦庚午:剛日,初七日。⑧差(chai):選擇,挑選馬匹,要腳步跑得一樣齊的。⑨同:聚。⑩麀(you):牝鹿,雌鹿。麌(yu)麌:多的意思,鹿群居的樣子。(11)漆沮:二水名。均在今陜西省境內。從:逐,指追逐野獸。(12)所:處所。言該地宜為田獵之所。(13)中:原中,中央平曠的地方。(14)祁(qi):原野廣大。一說指大獸。孔:甚。(15)儦(biao)儦:野獸奔跑的樣子。俟(si)俟:行走或慢行的樣子。(16)群、友:獸三只以上在一起為群,兩只在一起為友。(17)悉率:悉,統(tǒng)統(tǒng)。率,帶領。(18)燕:安,保。在行獵時,盡率左右之人保護天子,以防天子被猛獸所傷。一說安樂。(19)張:張弦于弓。古人用弓則加弦,是為張;不用弓則解弦,是為弛。(20)發(fā):射箭。豝:小野豬,泛指小獸。(21)殪:中箭被射死。兕(si):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22)御:進獻飲食。(23)酌醴(li):飲甜酒。酌,飲酒。醴,甜酒。
[賞析]本詩是一首寫周宣王田獵并借打獵宴會賓客的詩。《詩序》曰:“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無不自盡以奉其上焉。”《序》說語義不明,第三句無主語。今查《稽古錄》有類似文字,意思表達比較完全:“宣王能慎微接下,用賢使能,群臣無不自盡以奉其上;內修政事,外攘夷狄,復文武之境士,周室中興焉。”孔穎達《毛詩正義》對《序》說做了比較詳細的解釋:“作《吉日》詩者,美宣王田獵也。以宣王能慎于微事,又以恩意接及群下,王之田獵能如是,則群下無不自盡誠心以奉事其君上焉,由王如此,故美之也。”此詩在當時就已經流行。《左傳·昭公三年》載:“鄭伯如楚,子產相,楚王享之,賦《吉日》。既享,子產乃具田備。”由此可證,《吉日》為田獵之詩。本詩記敘了周宣王的一次田獵的全部活動,觀其首先記日、記祭,當為史巫之流所作。《序》說美宣王,三家無異義。本詩第一章言戊日祭馬祖,出獵于一無名之大阜。開頭二句“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申《序》說“慎微”之意。當時出獵離不開馬,在車上射獵,要用馬駕車。在出獵前祭馬神,乃微細之事,周宣王以天子之尊,能謹慎行之。第二章:言庚日擇選馬匹,出獵于漆沮之間,向獸群居住地進發(fā),從漆沮兩水追逐獸群,一直追到天子狩獵的場所。第三章,再言發(fā)現(xiàn)之獸群,從獵的諸侯和群臣把獸群從四面八方驅趕到天子狩獵的場所,以待天子射。此即《易·比》所謂“王用三驅”。程子云:“漆沮之從,天子之所。悉率左右,以燕天子。皆群下盡力奉上。”這一章的中心意思是申《序》說“無不盡力以奉其上”。第四章,言獵獲之禽獸,并講在獵后用獵物大宴賓客,慶祝成功。本詩與前首《車攻》同為描述大規(guī)模形式的田獵活動的詩同具有層次清楚、結構完整的特點,但兩詩各具不同特色。《吉日》詩記載了周王田獵的情況,對田獵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如獵前祭神、驅趕野獸以供周王射獵、獵畢以野味宴饗臣賓等)也有生動描寫,對于人們認識周代上層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是有助益的。詩人很注意敘事的條理性,也重視和擅長于壯闊的場面描寫,這些藝術經驗,對于后代作家也是有所啟迪的。
上一篇:《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君子于役》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