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雞棲于塒,
日之夕矣,
羊牛下來。(齊羊牛作牛
君子于役,羊。)
如之何勿思!
(役、期、哉、塒、矣、來、思,之部。)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茍無饑渴!
(月、佸、桀、括、渴,祭部。)
〔譯文〕
我的丈夫去服勞役,日久天長不知歸期,究竟哪年回家能團聚?雞兒還知道歸窩,天已黑了,羊也知道回家,牛也知道回家。我的丈夫去服勞役,叫人怎能不想他?
我的丈夫去服勞役,歸期不知何年何月,究竟哪年回來見面能團聚?雞兒還知道歸窩。天也黑了,羊也知道回家,牛也知道回家。我的丈夫服役,愿他不要受饑渴。
〔評介〕
《君子于役》二章,章八句。這是首農村婦女思念她的出征未歸丈夫的詩。它反映了這個時期的頻繁戰爭、徭役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詩集傳》:“大夫久役在外,其室家思而賦之。”又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婦人思夫遠行無定也。”其說甚是。《君子于役》是流行在東周王畿(今河南洛陽)附近的一首民歌,大約作于周平王東遷以后到春秋中期以前的這段時間。總之從全詩來看,這篇詩的作者為農家婦女,她懷念的對象是長期在外服役的丈夫,詩的宗旨是揭露統治者繁重的勞役、頻繁的戰爭,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這首詩的大意是女子的丈夫被征服勞役,長期不能回家。女主人公不得不忍受孤獨和寂寞,擔起生活的重擔。白天由于繁忙的勞動使她暫時地減少一些苦難對她的折磨,但是現在傍晚了,重重的心事便涌上了心頭,勾起了她的哀愁。她怎么能不悲哀呢?因為假如丈夫在家的話,這個時候正是與丈夫團聚的時候,正該是夫婦倆談笑風生的時刻,而現在除了冷清,還是冷清,同時又想到自己的丈夫究竟在哪兒呢?生活得怎樣呢?這些不能不使她擔憂和痛苦。所以在這傍晚的時候,她暫停了一天緊張的勞動,馬上就想到了“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事了,并發出了“曷至哉”的疑問。對于她的這種心酸有誰來安慰呢?對于她的疑問有誰來回答呢?在她的面前只有越來越黑暗的曠野。這個時候她眼看著雞要進窩了,牛和羊也從山坡走下而歸家了!看吧!牲畜出入尚且有一定的時間,而在外服役的丈夫呢?卻沒有休息的時刻,沒有歸家的消息,觸景生情,更增加了她對丈夫的懷念,也增加了她眼前的凄楚,所以終于發出了“如之何勿思”的沉痛的反問,最后她還是把深深的祝愿,寄給了遠方的丈夫:“茍無饑渴!”以表她對丈夫刻骨銘心的關懷和思念。感情沉重,讀之使人柔腸百結。許瑤光《雪門詩鈔》卷一《再讀〈詩經〉四十二首》第十四首云:“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昏黃。”又王質《詩總聞》云:“當是在郊之民,以役適遠。而其妻于日暮之時約雞歸棲,呼羊牛來下,故興懷也。大率此時最難為別懷,婦人尤甚。”
此詩寫得逼真,而且還有一種樸素的美,值得人反復地吟味。這首詩前三句寫得很直率,使人對抒情主人公的處境心情先有一個印象。因此接下來“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雖純粹寫景,卻使人感到融合著極深的感情。同時整個畫面也非常清晰。在靜謐的黃昏景色中,一個農家婦女獨立蒼茫,深深思念著出征在外的丈夫。黃昏正是家家戶戶開始團聚的時候,就連牛羊家禽也將要安息,而一個思婦在這個時候就越顯得寂寞孤獨。因此“君子于役,如何勿思”二句,感情就格外地深厚。同時這里描寫的都是天天要出現的景色,因此也使人自然聯想到這位思婦不知已有對著這種景色發出過多少回沉思,所以她的痛苦是長期的、無限的。在寫晚景,懷人抒情上,這篇詩有獨到之處,頗見工力,古今學者倍加贊頌。清方玉潤《詩經原始》眉評:“傍晚懷人,真情真境,描寫如畫。晉、唐人田家諸詩,恐無此真實自然。”又姚際恒評之曰:“句法錯落。日落懷人,真情實境。”又王照圓(郝懿行妻)在《詩說》中說:“寫鄉村晚景,睹物懷人如畫。”
上一篇:《吉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君子于役》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