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彼柏舟,① 搖晃著的柏木小船,
在彼中河。② 仍在河中打轉。
髧彼兩髦,③ 那個垂發少年郎,
實維我儀。④ 是我心中的對象。
之死矢靡它?、荨 ∥沂乃啦粫冃哪c!
母也天只,⑥ 母親啊,上天啊,
不諒人只! 為何對我不體諒!
汎彼柏舟, 搖晃著的柏木小船,
在彼河側?! ∪栽诤舆叴蜣D。
髧彼兩髦, 那個垂發少年郎,
實維我特。⑦ 就是我苦戀的對象。
之死矢靡慝⑧ 我至死也不會有他想!
母也天只, 母親啊,上天啊,
不諒人只! 為何對我不體諒!
【注】①汎:即汎汎,飄浮的樣子。②中河:河中。③髧(dan):發下垂貌。兩髦:古代男子未成年時頭發式樣,前額頭發分向兩邊披著,長齊眉毛;額后則扎成兩綹,左右各一,叫做兩髦。④實:是,這。維:為,是。儀:匹配,對象。⑤之:到。矢:誓。靡:無。⑥也、只:語氣詞。⑦特:匹配。⑧慝(te):更改。
古人稱婦之喪夫為“柏舟之痛”,夫死而婦不嫁為“柏舟之節”。均由《詩序》誤解這首《柏舟》詩意而致。按照“毛序”的解說,“《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钡覀儚脑娭畜w會到的,似乎不是所謂“貞婦自誓”之辭,而是一位希冀沖破父母之命的束縛、追求戀愛自主的少女,唱出的一曲情意綿綿、矢志不移的哀怨之歌。
在春秋以前,禮教的約束力尚未強固,周代的民間婚姻,還保持著一定的自由?!吨芏Y·地官》就有這樣的記述:“媒氏掌萬民之判?!薄爸写褐拢顣信S谑菚r也,奔者不禁?!钡@正如鄭注所說,畢竟“非正禮”,“正禮”則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倘若不從父母,亦會遭到眾人的非議,致使情竇初開的癡情者常常有“畏我父母”(《將仲子》)的悲嘆!《柏舟》的女主人公就正苦戀著情人,而又承受著父母“不諒”的痛苦煎熬!
全詩分二章,兩章字句、詩意基本相同。詩的開頭二句“汎彼柏舟,在彼中河”,以失控的河中小船起興,披露了女主人公彷徨苦悶的心理狀態:她已有了情郎,而母親又強迫另嫁他人!男女之情,父母之命,熬煎著少女的靈府。在這極度痛苦之時,她心中大聲呼喊:“髧彼兩髦,實維我儀!”那個垂發少年,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對象!對情人的熾熱戀情,使少女立下了重誓:“之死矢靡它!”這五個字清明透亮地寫出了她愛情的純潔和堅決!愛的力量使少女堅強了起來,但父母之命的壓力又不能不讓少女感到前路的艱辛和渺茫!她悲愴!她不滿!終于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這直抒胸臆、痛徹臟腑的悲悽怨語,道出了許許多多愛情不自由者的心聲!這是對父母扼殺子女婚姻幸福的強烈不滿,是對社會壓抑人性的有力控訴!
一章完畢,詩人猶感不足,又采用民歌常用的復沓形式,再次詠唱。每反復一句,少女矛盾痛苦的心情就向前推進了一步,籠罩在他們愛情自由上的陰影就增加了一層,而少女對戀人的情意也更顯濃烈和堅定。在這重復疊唱中,我們仿佛看到自由婚姻上空飄蕩的陰云,仿佛看到那少女在父母之命壓力下極其憂傷的神情。這首詩言盡而意未盡:少女的戀愛結果如何?她將怎樣去反抗父母的逼迫?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引起人們對女主人公命運的深切關注。
上一篇:《權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柏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