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溪圖
唐· (傳) 王維作
絹本水墨設色
縱三六·六厘米
橫三○厘米
此圖無款,圖前黃絹隔水,宋徽宗墨題“王維雪溪圖”五字,上鈐雙龍方璽,中鈐朱文連珠印,又一朱文方印,文難辨,下鈐宣和連珠大璽。圖上月白絹,董其昌小楷題,后藏經紙對幅董其昌又行書題跋,內中有一段值得注意:“沈啟南先生(沈周)題《江山雪霽圖》,有曰:‘平生所見沙溪孫氏所藏《雪溪圖》,盈尺而已’,正此圖也,或筆誤以‘溪’為‘溹’耳。”按宋《宣和畫譜》載,御府所藏王維《雪溪圖》共三件,董氏或即指此。原為董其昌所藏,天啟年間歸程季白,后又為王時敏收藏,列于董其昌題簽的《唐宋元畫冊》的第一幅。清安岐《墨緣匯觀》注錄,則為《唐宋元寶繪高橫冊》十二幅中的第一幅,安氏并記敘如下:“以焦墨作畫,傅粉為雪,漬墨成陰,筆法高古,樹石奇異。其溪橋、籬舍、野店、村居、坡陀、遠岸,皆具天真。溪面一舟,二人撐渡,籬邊作大小四豕,一人驅逐,更為奇絕。”寫得相當確切,但還可補充一些。作者由高處俯眺,頗似對景寫生,于江村雪溪中擷取一景。小溪橫貫畫面,一木橋斜臥,橋邊籬落人家,溪流傍著山腳,小徑彎曲直入溪邊,而臨溪又是屋舍寒林,遮斷視線。溪的對岸,更作遠坡村落,而白雪皚皚,更添一番幽澹。尤其是構圖錯綜奇妙,使人物之動與景物之靜融為一體,氣勢通連,具有一種詩的境界,同時,令人聯想王維的輞川景物,全圖渾穆而呈古意,山石坡原均無勾皴,僅以墨水漬染,生動地凸現著白雪復蓋之狀,使全圖愈見單純。然而單純中卻又顯得錯綜復雜,幾處籬落、臺榭、屋舍、遠村之正側露藏,使畫面生動有致,也見出畫者的別具匠心。不過還須提到,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的王維《雪溪圖》外錄,有項子京一段話:“余三十年前獲觀右丞此幅……神彩溢目……今在一友處,命庸工裝,一時粉墨浪藉,神氣索然,偶復見之,惋悵累日。”由此可知,此圖的畫面已失舊觀了。
王維是唐代大詩人,又是妙解音律、以奏《郁輪袍》琵琶新聲奪魁的音樂家和精擅六法的大畫家,嘗自稱“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詩、畫、音樂集于一身,而又得到和諧。三者妙相生發,原是中國美學最富生命魅力的主題。王維則從他的水墨畫中透露了新的消息。王維被后人尊稱為“水墨畫之祖”,他的水墨山水、雪景圖之類,一再被宋人仿效,奉為楷模,絕非偶然。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美學原則,極大地體現和豐富著中國的藝術精神。
雪溪圖
上一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伏生授經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