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不修
【題解】
本則選自《論語·述而》。
子曰:“德之不修(1),學之不講(2),聞義不能徙(3),不善不能改(4),是吾憂也。”
【注釋】
(1)修:培養。(2)講:講習。(3)義:善事。徙:遷移。此指向“義”靠近,引申為親身實踐。(4)不善:指缺點,錯誤。
【導讀】
修德、講學、行善、改過,是有德之人必做之事。為何?“德必修而后成,學必講而后明,見善能徙,改過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朱熹《論語集注》引尹氏說)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有進德向善,身體力行,知過必改,堅持不懈,才能使德日新,才能不斷提升德行境界。孔子的憂慮正體現了他對德善的精神追求。
上一篇:《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論語·述而》志于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