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2)。
【注釋】
(1)欸乃:船行搖櫓聲。欸乃曲:船歌。
(2)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又名蒼梧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相傳虞舜葬于此。
【賞析心得】
作者在原詩前面加有序言:大歷丁未中,即大歷二年(767),元結重任道州刺史,到都督府(可能設在長沙)向都使匯報軍事情況。返回途中,恰逢春雨連綿、發大水,逆水行舟,很是困難。為此,特作《欸乃》船歌五首,以供船工在拉纖行船中歌唱鼓勁。
第一首第一、二句為“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意思是,自己本是一個“昔常以流浪,兵家未曾學”的文人,在這亂世卻偏偏要“儒生預戎事”“境外為偏帥”,真是勉為其難了,這僅僅是偶然的機會,使他有了名跡,天子任用,義軍歸附,提任為這個地方長官。哪知道形勢需要,不得安閑,第二次又重任道州刺史。“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這兩句是說,朝廷派來都使大官。我趕到管區理所去晉見,匯報道州軍事情況。哪知道返州途中,春發大水,逆舟行駛,困難很大,只好改道瀟水行走,船行到鄰縣(寧遠縣)的九疑山中來了。九疑山傳說是虞舜安葬勝地,山清水秀,既然到了,就不妨一邊游覽觀賞,一邊兼程回家吧!
(二)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1),守吏相呼問姓名。
【注釋】
(1)“唱橈”句。橈:槳。唱橈:邊劃槳邊唱歌。平陽戍:平陽防守關卡。遺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西南。全句意為:春水大發,溯江而上,十分吃力,為了鼓勁,邊劃槳邊唱歌,不覺就要通過平陽戍了。
【賞析心得】
這首詩寫的是滿月之下,春江夜行的情景。“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詩人一行,從長沙經衡陽,乘船沿湘江溯流而上。這時正是早春二月,江水大漲、河面開闊。天上圓月高掛,和風輕拂,正是乘船夜航的好時光。“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逆水行舟,特別費力。為了鼓勁,船夫唱著作者剛作的船歌《欸乃曲》,劃槳搖櫓,特別帶勁,不知不覺就要闖過平陽戍,船向西行了。乘著月色聽著船歌,一船人沉浸在返家的歡快之中。突然,岸上關卡傳來高聲喝問:船上什么人?快報來姓名!這一吆喝,不但未煞風景,反而平添船上人的安全之感,平陽戍還是自家人把守,前面航行平安無憂了。作者此詩的特點就在于,月夜行船,沒有慣常所謂的詩情畫意,一聲喝問,報了平安。經過安史之亂,大歷年間,天下尚未太平,航行安全是頭等大事。啟關放行,說明湖南尚在唐軍控制下,江山統一正在艱苦的恢復之中。作者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辛苦操勞,上馬管軍,下馬顧民,不正是為了實現西南大地各民族和睦相處、老百姓安居樂業嗎?
(三)
千里楓林煙雨深,朝朝暮暮有猿吟。
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1)。
【注釋】
(1)韶:舜樂名。濩:湯樂名。韶濩:一向被人們認為高尚、醇正的兩種音樂。
【賞析心得】
這首詩寫的是船入瀟水,繼續溯江而上的沿途景象。
“千里楓林煙雨深,朝朝暮暮有猿吟。”兩岸楓樹,層林盡綠,早春二月,煙雨蒙蒙,青山重重,綿延千里,朝朝暮暮,猿聲不絕。作者一行有了安全感,便放心地一邊欣賞美景,一邊乘興畫中游了。“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每當橈停槳歇之時,靜中船歌更是真切動聽,曲調飄逸,幽渺無窮,美妙高尚的舜湯音樂,好像來自云山之上的天籟之音。這首絕句,議論質樸,醇重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報國為民的寬闊胸懷。
上一篇:杜甫《八陣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竹枝詞十一首選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