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呂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鑒賞
呂本中這首寫別情的詞非常有名。上闋寫男子宦海沉浮,四處漂泊,行蹤不定,常在月下懷念在家的妻子(君):恨君不像江樓月那樣,走到哪里都可以相隨而不分離。這個“恨”實際是思。下闋又想到月兒老是“暫滿還虧”,盼得團圓實在艱難,所以又恨君卻像江樓月那樣,老是難得團圓。總之,什么時候都是別多聚少,這別情實在是太折磨人了。這首詞用月比別情很有特色,周振甫先生說這正是錢鐘書講的“喻之二柄”、“喻之多邊”。事物本身都有各個不同的面,取一種事物作比喻時,可作褒,亦可作貶;可示喜,亦可示惡。這首詞上下闋同取“江樓月”為喻,上闋褒月,因為它能與我常相隨而無別離,取其隨處可見之一面;下闋貶月,因為它圓時太少,缺時太多,這是取其暫滿還虧之一面。一首短詞中運用了“喻之二柄”、“喻之多邊”的藝術手法,又極其自然,毫不雕琢做作,實在高妙。本詞還有民歌的兩個突出特色:一是本色白描,不用典故,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二是文字上往返重復,又不乏變化,讀起來親切流暢。誦讀這樣的絕妙好詞真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
上一篇:(宋)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磯》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