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之養
(清)張英
【原文】
圣賢仙佛,皆無不樂之理;彼世之終身憂戚,忽忽不樂者,決然無道氣[1]無意趣之人。孔子曰:“樂在其中”,顏子[2]不改其樂。孟子以不愧不作為樂[3],《論語》[4]開首說悅樂,《中庸》[5]言無人而不自得,程朱教尊孔顏[6]樂處,皆是此意。若庸人多求多欲,不循理,不安命。多求而不得皆苦,多欲而不遂則苦,不循理則行多窒礙[7]而苦,不安命則意多怨望而苦,是蹋天踏地[8],行險僥幸,如衣敝絮[9]行荊棘中,安知有康衢[10]坦途之樂?唯圣賢仙佛無世俗數者之病,是以常全樂體。香山字樂天,予竊慕之,因號日樂圃。圣賢仙佛之樂,予何敢望,竊欲營履道一邱一壑[11]、仿白傅[12]之有叟在中,白須飄然、妻孥熙熙[13],雞犬閑閑[14]之樂云耳。
【注釋】
[1]無道氣:超凡脫俗的氣質。
[2]顏子:即顏回。
[3]不愧不作為樂:不為因為愉快歡樂而慚愧。
[4]《論語》:古代書名。記錄了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
[5]《中庸》:古代書名。
[6]程朱:指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和朱熹。孔顏:指孔子和他的弟子顏回。
[7]窒礙:有阻礙。
[8]蹋天踏地:形容小心謹慎、恐懼的樣子。
[9]敝絮:破爛的棉絮。
[10]康衢(qú):四通八達的大路,康莊大道。
[11]履道:遵行正道。一邱一壑:比喻官吏退隱。
[12]白傅: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因他曾被封為太子少傅,所以習稱“白傅”。
[13]妻孥熙熙:妻子和兒女來往密切。
[14]閑閑:從容自得。
上一篇:《人之能為人》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儒行解》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