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待人策略不拘泥,要因人而異
待人接物是一生都學不完的學問。女性在工作生活中,處處都會用到待人接物,而且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修煉,才能達到一定境界。待人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人而異,不要千篇一律。
如果待人棱角分明,不僅顯得為人死板,而且還容易讓同事之間關系緊張。每個人的品格總是參差不齊的,待人方式也要因人而異。有的人因為好惡分明,眼里不容半點沙子,致使與人接觸時“彈性不足”。他們對那些不順眼的,不投機的,相處不愉快的人,就一棒子打死,不會視其為友,甚至還可能敵視他們。這種與人相處的態(tài)度對自己沒有什么好處。如果善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則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
威廉費爾普是美國耶魯大學的文學教授,他在他的《論人性》中講了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在威廉費爾普8歲的時候有一次到姨媽家去度周末。晚上,有一位漂亮女士來訪,她跟威廉費爾普的姨媽寒暄了一陣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威廉費爾普的身上來。
那時威廉費爾普正對帆船十分著迷,這位女士就勁頭十足地跟威廉費爾普討論起帆船來。威廉費爾普興奮極了,甚至當她走的時候心里還戀戀不舍,盼望她明天再來。
威廉費爾普對姨媽說:“這個人真好,她對帆船那么有興趣!”可是威廉費爾普的姨媽卻淡淡地說:“她是一個律師,才不會對帆船感興趣呢。”威廉費爾普非常詫異,說:“那她怎么會和我談得那么起勁呢?”姨媽的回答使威廉費爾普永遠也忘不了。
姨媽說:“因為你對帆船有興趣,她就談一些使你高興的事。她這樣做是為了使自己受歡迎。”這樣做狡猾嗎?不!這叫因人而異,看人下菜碟。誰不希望別人對自己最喜歡的事物感興趣呢?誰不希望別人贊同自己的愛好興趣呢?
了解別人的興趣,迎合別人的心思,《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給我們展示了她這方面的超凡才能。
在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城,小心翼翼初登榮國府時,她先是人未到話先行:“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尚未出場,就給人以熱情似火的感覺。隨后拉過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笑著說:“天下竟有這樣標志的人物,我今兒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兒,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一席話,既讓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動于衷,感激涕零。而當賈母半嗔半怪說不該讓她傷心時,王熙鳳話頭一轉,又說:“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有時傷心,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至此,她把初次見林妹妹應有的又悲又喜又愛又憐的情緒,抒發(fā)表演得淋漓盡致。不僅照顧了林黛玉思母及顧及賈家態(tài)度的心理,還順應了賈母的心意,真真是看人說話的高手。
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見不同類型的人,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由于這個緣故,也就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統(tǒng)一的通用的標準語的說話方式來交流。只有了解了不同人在溝通過程中不同的特點,才有可能用相應的方法與其溝通,最終達成一個完美的結果。
因人而異,看人下菜碟兒不是油滑、投機、不誠懇,而是一種技巧、一種藝術。女性要在職場上站得一席之地,撐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千萬不要拘泥于一種待人策略。
上一篇:強大的女人不會做男人生命中的插曲
下一篇:很多時候,職場的復雜性超過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