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歸因,成功是否靠能力
如果一個人總是傾向于將成敗都歸咎于個人的能力和掌控上,則他是內部歸因者;如果一個人總是認為其他人或者機遇等外部自己不可控的條件決定了事情的結果,那么他是外部歸因者。
——歸因是對事件成敗根源的認識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人們習慣于為某件事情的成功或者失敗尋找一個合理的根源,也就是希望找到什么因素決定了這件事情的結果,這些因素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還是一些自己無法把控的外部因素。
對影響事件的因素形成理性的認識,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同時可以為未來遇到類似的狀況提供參考和依據。
胡睿是電力系統設計院的一名工程師,屬于典型的工程技術人員。
從學生時代開始,胡睿就堅信不管什么時候只要自己有本領,掌握了行業發展所需的核心技術和技能,就是最可靠的,就有上升的發展空間。他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并且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專業設計理念和工具掌握得爐火純青。在全系統的業務練兵大賽中他獲得了全能第二名的好成績,這來自于他對整體設計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同時精準地把握了設計需求和本設計院的設計理念。
胡睿在工作中堅持學習,堅信自己的努力必將換來成功。可喜的是,他的努力和堅持終于在工作第23個年頭換來了最大的成果——被提拔為副總工程師。
胡睿認為事業的成功源于他的勤奮與努力,而這些因素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因此,他是一名內部歸因者。
內部歸因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工作習慣。內部歸因的人通常認為所有的或者大多數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部因素所決定的,這些內部因素一般都是穩定、長期的方面,比如工作勤奮、睿智、有能力等。
內部歸因的人認為只要學習努力就能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只要苦于訓練,就能掌握舞蹈的動作要領。因此,在內部歸因者看來,如果要取得成功和優異的成績,必須經過努力并勤于練習,他們更相信自我奮斗的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是內部歸因者的信條。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因此,他們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通過自己的主動和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不是其他人可以給予的。他們認為,工作提升、生活改善都需要自己的努力,而不可以依靠其他人。
一般來講,像胡睿這樣的內部歸因者獨立性較強,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較強,更擅長邏輯分析,但缺乏跳躍性、活躍性及靈活性。
林妙菡擁有一家企業,這家企業主要經營文化傳媒和影視制作與發行,在業內小有名氣。
林妙菡認為事業的成功一方面是依靠自己前期的宣傳和打拼,更重要的是能抓住市場發展的機遇,適時爭取到了兩個大項目,使公司一下子實現了盈利。而之后,和相關部門和單位領導的溝通更使她得到了他們的幫助,使公司拿到了具有標桿意義的電影拍攝權和發行權,終于在這個行業扎下根基,實現了公司的跨越式發展。
林妙菡堅持認為公司的業務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助各方面的實力打造市場影響力和受眾群體的口碑,才能將品牌做好做強。她非常感謝領導和觀眾的支持。
林妙菡對于事業成功的態度和胡睿不同,她認為事業的成功更多地是依靠市場機遇,以及對她的事業影響重大的一些人物,比如相關行業的領導對項目的態度和看法。
林妙菡將自己的事業成功歸于機遇和他人,屬于外部歸因者。外部歸因者重視機遇的價值和力量,因此一般較擅長抓住外部機遇,借助機遇取得想要的成功。
那么,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哪個更好、更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呢?
嚴格來講,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絕對的內部歸因者,也沒有誰是典型的外部歸因者。大多數人都是處在兩極之間的中間段,既堅持個人能力,又相信機遇,只是相信能力和機遇的比例有差別。
對于從事工程和技術類的白領,主要依靠專業業務能力在企事業單位及行業中立足,也就是說個人能力的高下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在現實環境中就是這樣,建筑工程師和設計工程師們都是按照技術能力評定職級及技術等級的。
而對于以市場、銷售及管理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白領,一方面看重個人能力,另一方面更看重發現機會,以及抓住機會并將機會轉變成現實業績的能力。營銷人員都知道,市場無規則,一切行為都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動而調整、優化,或許一個重要的客戶就能挽救一家公司,改變一個銷售人員的命運。因此,銷售人員更傾向于認為機會是重要的。
內部歸因者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將失敗歸結為能力不足。當失敗多次出現,則很可能會否定自己的能力而產生自卑心理。一旦不能很好地調節,則有可能發展成“習慣性無助”,認為反正自己能力不足,即使再努力也是失敗,還不如任其發展。最終表現出來的是面對類似的機遇無動于衷,不會尋求幫助,而放棄任何努力。
因此,絕對的內部歸因者很容易受挫,進而否定自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過低的評價,不利于能力的發揮。但是,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借助個人的能力就能完成的,即使建筑工程師也需要他人的合作和賞識,以及合適的展示機會。
而絕對的外部歸因者完全相信機遇和其他人而依靠他人,不注重自我努力和發展,也是不可行的,畢竟大多數事情都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的。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的比例一定要協調,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抓住機遇,借助他人和環境的優勢,發揮個人能力,以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上一篇:內心苦悶:心理咨詢真的有效嗎
下一篇:創業,理性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