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缺陷:犯罪行為的心理大曝光
人格健康的人不會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人格有缺陷的人,比如偏執、反社會等人格類型的人折磨他人,甚至成為罪惡的施加者。
——異常人格易于引發犯罪
尚學文是一名工程師,和同事的關系素來緊張,經常因為瑣事爭辯,覺得他們和自己不在一個水平上,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因此,他一直在尋找能理解他、懂他的人傾聽他對未來的規劃及工作中的建議。同事們漸漸地疏遠尚學文,不愿意和他有密切交往。而他則認為,“同事們缺乏遠見卓識,不能理解我。”
尚學文一直懷疑小李在背后向領導說他的壞話,導致領導不滿意他的工作,上個月還被扣了獎金。尚學文說:“曾經有一次,在經過總經理辦公室時,我看見小李在和總經理說話,看到我經過就不說了。他一定在背后說我的壞話。”
上周,尚學文被總經理叫去談話,他認為又是小李在作祟,他要擺脫這個小人。他摸出了水果刀走向小李……
尚學文因為故意傷害罪被依法逮捕。他屬于典型的偏執型人格類型,屬于易發犯罪的人格類型之一。
因為小李曾經提醒過尚學文要注意工程設計中的價格預算,而被他認為是在給自己找茬,甚至認為小李想要故意打壓自己而抬高自身在部門中的地位和價值。因此,他對小李保持高度的警惕,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躲開小李,免得他又窺探到什么信息,報告給領導。
對他人的好意保持廣泛的猜疑,是偏執型人格者的主要特征。他們將別人好意的、善意的提醒視為敵意、敵對,對所有人保持強烈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經常懷疑有人要傷害自己,或者利用自己達成某種目的。
心理專家指出,偏執型人格者經常會有被迫害、被跟蹤、被利用的念頭。因此,經常會描述一些其他人根本注意不到、覺察不到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經過他們的加工會變成看上去危險性極高的蛛絲馬跡。
他們堅信有人要迫害自己,而身邊沒有人理解他的處境,因此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打敗迫害者。而且,他們認為要主動出擊才能戰勝敵人,所以他們會攻擊一些被自己視為威脅的人。
偏執型人格者固守己見,完全聽不進他人的勸告甚至善意的提醒,因此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他們好爭辯,但是又固執地堅持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想象。他們嫉妒心強,經常會捕風捉影,懷疑伴侶的忠誠度,而引起家庭糾紛和不合。
除了偏執型人格容易引起暴力犯罪之外,另一種與犯罪密切相關的人格類型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者典型的特征是缺乏社會道德感,沒有同情心。
在五歲的時候,胡加淼就被家人發現有點不對勁,看到動畫片中的小動物落水大喊救命,他卻哈哈大笑。除了這類讓家人費解的怪異表現之外,他還有一些古怪的行為,如喜歡玩火柴,并且經常劃著了扔向女孩的頭發,看著她們嚇得四處逃竄而生出強烈的沉醉感。胡加淼喜歡新鮮的東西,著迷于媽媽買回來的圖畫書,但沒幾天都被他撕成碎片。
長大后的胡加淼依然有很多異于常人的行為。在短短三年內,已因盜竊罪進出監獄三次而仍不知悔改,甚至不覺得盜竊是錯誤的事情。他對生活沒有任何規劃,總是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態度。最近,他被發現新添了一項惡習:騷擾女性。
胡加淼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這類人格類型者對社會的危害極大,屬于犯罪心理學認為的高風險性人格類型。
學者總結反社會人格的特征為“七無”,即他們沒有社會責任感、缺乏悔改心、沒有恐懼心理、喪失罪惡感、缺乏道德觀念、失去自制力、情感淡漠。
反社會人格者的社會交往是失敗的。他們缺乏對他人內心世界的理解能力,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情感豐富,但不能和他人建立深層次的內心互動。
他們缺乏同情心,經常看著別人的痛苦大笑,更不會因為他人幫助了自己而心存感激。即使他們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傷害,他們也不會感到愧疚和懊悔。經常在報道中看到他們在庭審中一直保持微笑,甚至面對受害者及其家屬也是毫無悔意。他們是缺乏感情的一類人。
成年的反社會人格者一般都有犯罪記錄,法律的制約和道德的教誨對他們一點價值也沒有,最終而屢犯不改,成為犯罪的高發人格類型。
反社會人格者冷酷、自私,不懂得為他人著想。他們有情感體驗,可以去愛去恨,但是感情是淡薄甚至短暫的,因此很難建立長期、穩定的家庭關系。另外,由于他們對感情體驗膚淺,其性行為總是輕浮而不正當,容易發生混亂的性關系,有悖于社會倫理道德。
一般來講,異常人格來自于一個人早期的生活經歷,主要和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系。比如,偏執型人格者在生活中得不到認可,常被家人尤其是父母拒絕、指責和否定,從而形成多疑的人格特點;而反社會人格對社會缺乏責任感,則一般源于兒童或嬰兒期母親的失職,和孩子的感情交流不暢,缺乏對孩子應有的關愛。
可喜的是,部分反社會人格者在成年之后會逐漸修正其自身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或許是從社會生活中學到的道德規范發揮了些許作用。
上一篇:人格異常:家庭教養之殤
下一篇:人質緣何愛上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