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合群,是一種孤僻
孤僻心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合群,是不能與人保持正常關系、經常離群獨居的心理狀態。在日常交際中,主要表現為不愿意與他人接觸,待人冷漠,對周圍的人常有厭煩、鄙視或戒備的心理。當然,有著孤僻心理的人猜疑心比較強,容易神經過敏,做事喜歡獨來獨往,不過也免不了被孤獨、寂寞和空虛所困擾。
有人不合群是因為羞怯心理,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一旦這種心理出現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血液循環加速,這種反應往往會導致大腦中樞神經活動暫時紊亂,最后導致記憶發生故障和思維混亂,因此羞怯的人經常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語無倫次、舉止失措的表現。
羞怯的人會過分考慮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總會有一種自卑感,總是質疑自己的能力,過分夸大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使自己長時間處于消沉的思想之中。同時,羞怯心理的阻礙使得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
許多羞怯的人想擺脫羞怯,結果卻是越想擺脫反而表現得越明顯,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接納羞怯心理,帶著羞怯心理去做事,認識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可能都有這種體驗,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放松下來,逐漸克服羞怯心理。
孤僻心理的產生來自多方面的因素:青年時期的心理特點,使得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較多見。青年人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世界觀和人生觀剛開始建立,自認為已經長大成人,經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孤獨感。一個缺乏強烈事業心的人也可能會有孤僻的心理。通常情況下,內向性格的人也容易孤僻,因為他們的自我觀念比較強,內心深處對外界有強烈的抗拒感,往往對外界事物和周圍人群表現得很冷漠。此外,童年的創傷經驗,比如父母離婚、伙伴欺負等不良刺激,會使人們過早地經歷煩惱、憂慮、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體驗,使人們產生消極心境,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孤僻者缺乏朋友之間的歡樂與友情,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很苦悶、壓抑、沮喪,感受不到人世間的溫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很容易消沉、頹廢,不合群。
由于缺乏群體的支持,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憂心忡忡,這類人群容易出現恐慌心理。假如這樣的消極情緒長時間困擾自己,就會損傷身體,嚴重的還可能引起輕生的念頭。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的人給自己畫了一個圈,給自己定了性,自己給自己增加心理暗示,自我的羞恥感、屈辱感不斷增強,自我否定的意識不斷形成與加劇,表現出了消極的自我評價,對身邊人的戒備心理就開始產生了。隨著消極的自我暗示不斷地出現,自我的認知扭曲,慢慢形成逃避現實、孤僻自卑、謹小慎微、容忍退讓的懦弱性格。
孤癖者本人要對孤僻的危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打開自己緊閉的心扉,追求人生的樂趣,擺脫孤僻的困擾,同時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孤癖者通常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命不凡;有的則比較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怕被別人嘲笑而把自己封閉起來。其實,這兩者都需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多與別人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享受人與人之間的友情。
假如我們在交際方面顯得比較笨拙,那可以看一些有關交往的書籍,學習交往技巧,同時多參加正當、有益的集體活動,比如郊游、跳舞、打球等,在活動中慢慢培養出自己開朗的性格。
啟示
上一篇: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下一篇:決不放棄,青少年要看到絕境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