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文學家愛默生曾說:“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
法國大作家雨果也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沒錯,寬容是一種素質、一種美德,寬容不是懦弱、膽怯,而是大度與包容。多一點寬容,就少一點紛爭;多一點寬容,就少一點干戈;多一點寬容,就少一點陰霾;多一點寬容,就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就多一點友愛;多一點寬容,就多一點感動。
20世紀50年代,臺灣的許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紛紛在自己的公司、店鋪門口掛起了署名于右任題寫的招牌,以招徠顧客。其中確為于右任所題的招牌極少,大多都是贗品。
一天,一個學生匆匆來見于右任,說:“老師,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小飯館吃飯,想不到他們居然也掛起了您題寫的招牌,明目張膽地欺世盜名,您老說可氣不可氣!”
正在練習書法的于右任“哦”了一聲,放下毛筆,然后緩緩地問:“他們這塊招牌上的字寫得好不好?”
“要是寫得好,我也就不說了。”學生說道,“也不知他們在哪兒找人寫的,字寫得歪歪斜斜,難看死了,下面還簽上老師您的大名。”
“這可不行!”于右任說,“你說你平時經常去那家館子吃飯,他們賣的東西有什么特點?鋪子叫什么名?”
學生回道:“這是家面食館,店面雖小,但店里還挺干凈。他們家的羊肉泡饃做得特地道,店名就叫‘羊肉泡饃館’。”
“哦。”于右任回答。
“我去把它摘下來!”學生說完,轉身要走,卻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著,你等等。”于右任順手從書案旁拿過一張宣紙,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了些什么,然后交給恭候在一旁的學生,說:“你去把這個東西交給店老板。”
學生接過宣紙一看,不由得呆住。只見紙上寫的是“羊肉泡饃館”,落款處則是“于右任題”,還加蓋了章。
“老師,您這……”此學生大惑不解。
于右任撫著長髯笑道:“哈哈,你剛才不是說,那塊假招牌的字實在是慘不忍睹嗎?這冒名頂替固然可恨,但畢竟說明他還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見那假招牌,還以為我于大胡子寫的字真的那樣差,那我不是就虧了嗎?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壞了自己的名!所以,幫忙幫到底,還是麻煩你跑一趟,把那塊招牌給換下來,如何?”
“啊,我明白了,學生遵命。”轉怒為喜的學生拿著于右任的題字匆匆去了。就這樣,這家羊肉泡饃館的店主竟以一塊假招牌換來了大書法家于右任的墨寶。店主喜出望外之余,不免感到有些慚愧。
于右任的故事告訴我們:你寬容別人,實際上是在幫助自己。沒有寬容之心的人,會一直處于委屈、怨憤、嫉恨的狀態之中,用別人的過錯來不斷地折磨自己。
對此,著名教育學家魏書生說過一句十分經典的話:“有了比天空更廣闊的胸懷,人們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計較,不悲觀失望,才能把自己的腦力用在更有價值的大事上。”
寬容是如此的重要。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寬容不僅是一種做人的品格,也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值得我們代代傳承的好家風。
一天,在一個“兒童俱樂部”的活動現場,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原來,活動現場小孩較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就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等工作人員找到孩子時,小孩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到哭得慘兮兮的孩子,她沒有因為心痛孩子而責備那個工作人員,而是蹲下來,一邊安慰受驚的孩子,一邊對她說:“寶貝,現在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并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4歲的小孩聽了媽媽的話,停止了哭泣,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地告訴她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可以看到,故事中的這位媽媽是十分有智慧的,她知道怎樣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相信此后,寬容會成為她們的家風,孩子在這種家風中成長,必然會心地善良、性情溫和、豁達大度、惹人喜愛。
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一味地逞強好勝而不肯接受別人的勸誡,這樣的人最終會處處碰壁;如果一個人一再地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這樣的人最終將淪為孤家寡人。
所以,寬容別人,看似在給別人留余地,實際上是給自己留余地。有了寬容,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美麗,有了寬容,我們的生活就會減少很多煩惱。
南宋時期有一個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園,菜園里種著蘿卜。這天,沈道虔從外面回家,發現有一個人正在偷他家的蘿卜,他趕緊避開,等那人走后他才出來。
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筍,沈道虔便讓人去對拔竹筍的人說:“這筍留著,可以長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會送你更好的。”他讓人買了大筍送給那人,那人十分羞愧,沈道虔就讓人把大筍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
沈道虔家貧,常帶著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麥穗。偶爾遇上其他拾麥穗的人相互爭搶麥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給爭搶的人,爭搶的人非常慚愧。
無獨有偶,和沈道虔一樣,曹操的曾祖父曹節也以寬容著稱鄉里。
一次,鄰居家的豬丟了,而此豬與曹節家里的豬長得幾乎一樣。鄰居就找到曹家,說曹家的豬是他家的豬。曹節也不爭辯,就把豬給了鄰居。后來鄰居家的豬找到了,鄰居知道搞錯了,就把曹節家的豬送回來,連連道歉。曹節也只是笑笑,并沒有責怪鄰居。
透過這兩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寬容并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并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要知道,在生活中,我們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這個時候,只要有一方寬容一點,愿意往后退讓一步,那最后就能化干戈為玉帛。
寬容作為一種良好的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立身做人的財富,值得我們每一位女性將其傳承下去!
上一篇:做人要講誠信
下一篇:勇于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