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押沙龍之亂》原文與賞析
《舊約·撒母耳記下》第14—18章
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押沙龍打發人去叫約押來,要托他去見王。約押卻不肯來。第二次打發人去叫他,他仍不肯來。所以押沙龍對仆人說:“你們看,約押有一塊田,與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麥,你們去放火燒了。”押沙龍的仆人就去放火燒了那田。于是約押起來,到了押沙龍家里,問他說:“你的仆人為何放火燒了我的田呢?”押沙龍回答約押說:“我打發人去請你來,好托你去見王,替我說:我從基述回來有什么益處呢?不如仍在那里。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于是約押去見王,將這話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龍來,押沙龍來見王,在王面前府伏于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
此后,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說:“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派人聽你申訴。”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里來,我必秉公判斷。”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滿了四十年,押沙龍對王說:“求你準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許的愿。因為仆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曾許愿說:‘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侍奉他。’”王說:“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龍就起身往希伯崙去了。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號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于是叛逆的聲勢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
有人報告大衛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仆說:“我們要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要趕快走,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于我們,用刀殺盡全城的人。”王的臣仆對王說:“我主我王所定的,仆人都愿遵行。”于是王帶著全家人出去了,但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王出去,民眾都跟隨他,到了伯墨哈,就住下了。王的臣仆都在他面前過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就是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過去。
王對迦特人以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何必與我們同去呢?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愿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以太對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里,仆人也必在哪里。”大衛對以太說:“你前去過河吧。”于是迦特人以太帶著跟隨他的人和所有的婦人孩子,就都過去了。本地的人,都放聲大哭,民眾盡都過去。王也過了汲淪溪,民眾往曠野去了。
撒督和抬上帝約柜的利未人,也一同來了,將上帝的約柜放下。亞比亞他上來,等著民眾從城里出來過去。王對撒督說:“你將上帝的約柜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柜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里,愿他憑自己的意旨待我。”王又對祭司撒督說:“你不是先知嗎?你可以安然回城。你兒子亞希瑪斯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都可以與你同去。我去曠野的渡口那里等你們報信給我。”于是撒督和亞比亞他將上帝的約柜抬回耶路撒冷。他們就住在那里。
大衛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有人告訴大衛說:“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隨從押沙龍。”大衛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讓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大衛到了山頂敬拜上帝的地方,見亞基人戶篩,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接他。大衛對他說:“你若與我同去,必拖累我。你若回城去,對押沙龍說‘王啊,我愿作你的仆人。我向來作你父親的仆人,現在我也照樣作你的仆人。’這樣,你就可以為我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豈不都在那里嗎?你在王宮里聽見什么,就要告訴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也都在那里。凡你們所聽見的,可以托這二人來報告我。”于是大衛的朋友戶篩進了城。押沙龍也進了耶路撒冷。
大衛王到了巴戶琳,見有一個人出來,是掃羅族基拉的兒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罵。又拿石頭砍大衛王和王的臣仆,民眾和勇士,都在王的左右。示每咒罵說:“你這流人血的壞人哪,去吧去吧。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耶和華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這國交給你兒子押沙龍。現在你自取其禍,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豈可咒罵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王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系呢?他咒罵,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罵大衛。”大衛又對亞比篩和眾臣仆說:“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罵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罵,就施恩與我。”于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前行走。示每在大衛對面山坡,一面行走,一面咒罵,又拿石頭砍他,拿土揚他。王和跟隨他的眾人,非常疲乏地走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里歇息歇息。
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來到耶路撒冷,亞希多弗也與他同來。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去見押沙龍,對他說:“愿王萬歲!愿王萬歲!”押沙龍問戶篩說:“這是你恩待朋友嗎?為什么不與你的朋友同去呢?”戶篩對押沙龍說:“不然,耶和華所挑選的和這些民眾并以色列眾人所挑選的,我必歸順他,與他同住。再者,我又是服侍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嗎?我怎樣服侍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侍你。”
押沙龍對亞希多弗說:“你們出個主意,我們怎樣辦才好。”亞希多弗說:“你父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她們親近。”于是有人為押沙龍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篷。押沙龍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的妃嬪親近。那時,亞希多弗出的主意,就好像問過上帝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出的主意,都是這樣。
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 求你準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跟隨他的人,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使民眾都歸順你。你尋找的人既然死了,民眾也就歸順你了。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認為這話很對。
押沙龍說:“ 要召亞基人戶篩來,我們也要聽他怎樣說。”戶篩到了押沙龍面前,押沙龍對他說:“亞希多弗是如此如此說的。我們照著他的話做,可以不可以?若不可,你就說吧。”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定的計謀不善。”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里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而且你父親是個戰士,一定不和民一同住宿。他現今或藏在坑中,或在別處。假如你的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動搖。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依我之計,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聚集到你這里來,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這樣,我們在何處遇見他,就下到他那里,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般,連他帶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下。他若進了那一座城,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將那城拉到河里,甚至連一塊小石頭,都不剩下。”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
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我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現在你們要急速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他的人,都被吞滅。”那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在隱羅結那里等候,不敢進城,恐怕被人看見。有一個使女出來,將這話告訴他們,他們就去報信給大衛王。然而有一個童子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他們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的家里。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井里。那家的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就沒有泄漏。押沙龍的仆人來到那家,問婦人說: “亞希瑪斯和約拿單在哪里?”婦人說;“他們過了河了。”仆人找他們,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他們走后,二人從井里上來,去告訴大衛王說:“亞希多弗如此如此定計害你。你們務要起來,快快過河。”于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約旦河。到了天亮,無一人不過約旦河的。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里。
大衛到了瑪哈念,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人,也都過了約旦河。
大衛數點跟隨他的人,立千夫長百夫長率領他們。大衛打發軍兵出戰,他分三隊,一隊在約押手下,一隊在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兄弟亞比篩手下,一隊在迦特人以太手下。大衛對軍兵說:“我必與你們一同出戰。”軍兵卻說:“你不可出戰,若是我們逃跑,敵人必不介意。我們陣亡一半,敵人也不介意。因為你一人強似我們萬人。你不如在城里預備幫助我們。”王向他們說:“你們以為怎樣好,我就怎樣做。”于是王站在城門旁,軍兵或百或千地挨次出去了。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的話,軍兵都聽見了。
軍兵就來到田野迎著以色列人,在以法蓮樹林里交戰。以色列人敗在大衛的仆人面前。那日陣亡的甚多,共有二萬人。
押沙龍偶然遇見大衛的仆人。押沙龍騎著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發被樹枝繞住,就懸掛起來。他騎的騾子便離他去了。有個人看見,就告訴約押說:“我看見押沙龍掛在橡樹上了。”約押對報信的人說:“你既看見他,為什么不將他打死,落在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賞你十舍客勒銀子,一條帶子。”那人對約押說: “我就是得你一千舍客勒銀子,我也不敢伸手害王的兒子。因為我們聽見王囑咐你、亞比篩和以太說: ‘你們要謹慎,不可害那少年人押沙龍。’我若妄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與我為敵。因為無論何事,都瞞不過王。”約押說:“我不能與你拖延。”約押手拿三桿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
約押吹號角,攔阻眾人,他們就回來,不再追趕以色列人。他們將押沙龍丟在林中一個大坑里,上頭堆起一大堆石頭。以色列眾人都逃跑,各回各家去了。押沙龍活著的時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他曾說,我沒有兒子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稱那石柱,叫押沙龍柱,直到今日。
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說:“容我跑去,將耶和華給王報仇的信息報與王知。”約押對他說:“你今日不可去報信,改日再去報信,因為今日王的兒子死了,所以你不可去報信。”約押對古示人說:“你去將你所看見的告訴王。”古示人在約押面前下拜,就跑去了。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又對約押說:“無論怎樣,求你容我隨著古示人跑去。”約押說:“我兒,你報這信息,既不得賞賜,何必要跑去呢?”他又說:“無論怎樣,我要跑去。”約押說:“你跑去吧。”亞希瑪斯就從平原往前跑,跑過古示人去了。
大衛正坐在城甕里。守望的人上城門樓的頂上,舉目觀看,見有一個人獨自跑來。守望的人就大聲告訴王,王說:“他若獨自來,必是報口信的。”那人跑得漸漸近了,守望的人又見一人跑來,就對守城門的人說:“又有一人獨自跑來。”王說:“這也必是報信的。”守望的人說:“我看前頭人的跑法好像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的跑法一樣。”王說:“他是個好人,必是報好信息。”
亞希瑪斯向王呼叫,說:“平安了。”就在王面前臉伏于地叩拜,說:“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他已將那舉手攻擊我主我王的人交給王了。”王問說:“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亞希瑪斯回答說:“約押打發王的仆人那時,仆人聽見民眾大聲喧嘩,卻不知道是什么事。”王說:“你退去,站在旁邊。”他就退去,站在旁邊。
古示人也來到,說:“有信息報給我主我王。耶和華今日向一切興起攻擊你的人,給你報仇了。”王問古示人說:“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古示人回答說:“愿我主我王的仇敵和一切興起要殺害你的人,都與那少年人一樣。”王就心里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
約書亞率領猶太人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早期,他們的生活是非常樸實的。《路得記》記載得非常清楚。但是猶太人在約旦河兩岸生活了幾個世紀后,商業發達,人們沉溺于城市生活的富足之中,大多數猶太人不再關心國家大事了。猶太國家正處在一個過渡時期,但是真正理解這一時期正在發生什么事的人,恐怕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幾個半獨立的流浪小部落結成聯盟,發展成為以大衛為王的王國,很快又變成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獨裁專制統治。以下就有一大串國王、王后和大祭司的名字:羅波安、亞撒、耶羅波安、巴沙等等,他們征服廣大的領土,很快地又失去它。他們的榮耀與所得領地的地名一樣,不久就為歲月湮沒,唯一給我們提供的是基督教出現的世俗背景。
撒母耳在基比亞村尋找到了掃羅作為猶太王位候選人,掃羅在長期征戰生涯中成為越來越“實際”的人。撒母耳對此很不滿意,便又在伯利恒找到了耶西的兒子大衛。大衛既是個勇敢的年輕人,又是個卓越的音樂家,他為掃羅王彈豎琴。但只要看過有關掃羅的故事就知道,他是個多疑、神經質的人。掃羅幾次想殺害大衛不成。大衛經過長期曲折的逃亡生涯后成了猶太人的王。大衛算得上是位仁慈寬容而又文武雙全的王,但是他栽在女人手里。大衛借別人之手將烏利亞殺害,娶了他的妻子拔不巴,生下了所羅門,并答應立此兒為繼承者。大衛的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滿,更引起了先前兩個兒子——押沙龍和亞多尼雅的不滿。因為他們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特別是押沙龍,他是個英俊威武、儀表堂堂的王子,因而非常自負。應該說,大衛的這一舉動埋下了押沙龍謀反的種子,至于長兄暗嫩強奸押沙龍的胞妹他瑪,使押沙龍懷恨在心,這只是一個直接的觸發因素。盡管押沙龍在舉叛前作了不少準備,但終究沒有父親大衛那樣堅實的統治基礎,他的失敗是注定的。故事中講到押沙龍之死,具有神話的色彩:他那一頭漂亮的頭發阻礙了他逃跑,將他掛在樹上,以至被約押殺害。這一情節頗有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味道,像英雄阿喀琉斯之恨一樣,上帝安排的命運難于逃脫。
押沙龍死后,大衛悲痛欲絕。他已經為自己的過錯悔恨不已了,這一次又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失去了心愛的兒子。由此看來,在宮廷爭權奪利的早期,至少像大衛這樣的王還是有良心約束的,但諸如此類的事一旦頻頻出現,奪權者們和統治者們就把良心這個阻礙獨裁和專制的東西丟棄了。
事實上,權力和金錢一樣,都能使人瘋狂。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一些智力超群的人物,比如所羅門。所羅門登位時,猶太人在貿易和商業方面已經取得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不到一個世紀內,從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變成為一個被東方專制者統治的強大國家。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掃羅追索大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拉撒路與財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