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耶弗他和女兒》原文與賞析
《舊約·士師記》第11章
基列人耶弗他是個大能的勇士,是妓女所生。耶弗他是基列的兒子。基列的妻也生了幾個兒子。他妻子生的兒子長大了,就趕逐耶弗他說:“你不可在我們父家承受產業,因為你是妓女的兒子。”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與他一同出入。
過了些日了,亞捫人攻打以色列。亞捫人攻打以色列的時候,基列的長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來。對耶弗他說: “請你來做我們的元帥,我們好與亞捫人爭戰。”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離開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里來呢?”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現在我們到你這里來,是要你同我們去,與亞捫人爭戰。你可以做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耶弗他對基列的長老說:“你們叫我回去,與亞捫人爭戰,耶和華把他們交給我,我可以作你們的領袖嗎?”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作見證。我們必定照你的話辦。”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長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領袖,作元帥。耶弗他在米斯巴將自己的一切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耶弗他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說:“你與我有什么相干?竟來到我國中攻打我呢?”亞捫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說:“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來的時候,占據我的地,從亞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約旦河。現在你要好好地將這地歸還吧。”耶弗他又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對他說:“耶弗他如此說,以色列人并沒有占據摩押地。和亞捫人的地。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乃是經過曠野到紅海,來到加低斯,就打發使者去見以東王說:‘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以東王卻不應允。又照樣打發使者去見摩押王,他也不允許。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他們又經過曠野,繞過以東和摩押地,從摩押地的東邊過來,在亞嫩河邊安營,并沒有入摩押的境內,因為亞嫩河是摩押的邊界。以色列人打發使者去見亞摩利王西宏,就是希實本的王,對他說:‘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往我們自己的地方去。’西宏卻不信服以色列人,不容他們經過他的境界;就召集他的眾民,在雅雜安營,與以色列人爭戰。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將西宏和他的眾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擊殺他們,得了亞摩利人的全地,從亞嫩河到雅博河,從曠野直到約旦河。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百姓以色列面前趕出亞摩利人,你竟要得他們的地嗎?你的神基抹賜給你的地你不是得以為業嗎?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在我們面前趕出的人,我們就得他的地。以色列人住希實本和屬希實本的鄉村,亞羅珥和屬亞羅珥的鄉村,并沿亞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經有三百年了。在這三百年之內你們為什么沒有取回這些地方呢?原來我沒有得罪你,你卻攻打我、惡待我。愿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但亞捫人的王不肯聽耶弗他打發人說的話。
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經過基列和瑪拿西,來到基列的米斯巴,又從米斯巴來到亞捫人那里。耶弗他就向耶和華許愿說:“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我從亞捫人那里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什么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于是耶弗他往亞捫人那里去,與他們爭戰。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他就把他們殺得大敗,從亞羅珥到米匿,直到亞備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這樣亞捫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兒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他,是他獨生的,此外無兒無女。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愿不能挽回。”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所說的向我行,因為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了仇。”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準,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她去兩個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她終為處女哀哭。兩月已滿,她回父親那里,父親就照所許的愿向她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
耶弗他是以色列人的領袖,做士師6年。本文記敘了耶弗他和亞捫人作戰的經過以及他為了祈求勝利向耶和華發誓將首先慶祝他勝利的人獻為燔祭,結果將親生女兒奉獻給耶和華的故事。
《舊約·士師記》中所記載的以色列人的士師,大都英勇善戰,和平時期,他們是最高行政長官,當爆發戰爭時,他們就是軍事統帥。耶弗他是個英勇無敵的勇士,由于是妓女所生,所以不見容于其他兄弟,被迫離家出走,成了一伙盜匪的首領。雖然落草為寇,但耶弗他一片赤誠的報國之心未泯。當時,以色列人正受到亞捫人的襲擾,民不聊生。亞捫人勢頭正盛,兵鋒所及,猶大、便雅憫和以法蓮人的土地都遭受蹂躪。基列人在苦難中煎熬了18年,最后實在忍耐不下去了,他們這才想到耶弗他,認定只有他才能帶領以色列人脫離苦海。他們派長老去請耶弗他出山。耶弗他為抒國難,不計前嫌,毅然臨危受命,做了基列人的領袖,同時兼任軍事統帥。
耶弗他作領袖后,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才能盡快戰勝亞捫人,拯救自己的民族。耶弗他號召以法蓮人參戰,以便在與亞捫人的戰斗中能得到幫助,但他沒有得到回答。耶弗他決定先與亞捫人談判,以贏得重整軍備的時間。然而亞捫人卻不肯聽從耶弗他派去的使者的話,他們認為是以色列人侵占了他們的土地,而他們的使命是奪回被侵占的土地。談判不成,只能兵戎相見了。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至于在戰爭中是否能夠得到勝利的桂冠,耶弗他心中也沒有底。
既然耶弗他不能指望得到以法蓮人的軍事支持,除了基列人自己的軍隊外,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耶和華了。在戰爭開始之前,耶弗他的許愿是真心實意的: 如果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先從家里出來迎接耶弗他的人,耶弗他必將把他獻上為燔祭。耶弗他的誠意感動了上帝,耶和華將亞捫人交到耶弗他的手中,亞捫人在戰爭中慘敗,耶弗他大獲全勝,攻取了從亞羅珥直到亞備勒基拉明的20座城池。耶弗他凱旋而歸。
然而,誰也不曾料到,巨大的勝利的背后竟然蘊藏著巨大的悲劇。當耶弗他回家時,第一個拿著鼓跳著舞出來迎接他的,竟是他的獨生女兒。耶弗他肝膽欲裂,痛不欲生,因為向上帝的許愿是不能收回的。全能的耶和華庇佑耶弗他擊敗了勁敵亞捫人,他的酬勞就是將第一個迎接凱旋歸來的人作為燔祭。耶弗他雖然肝腸寸斷,但他仍然決心履行他向上帝所發的誓愿,即使這是他的親生女兒也罷。他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不愿因為他個人家庭的完整而冒使耶和華降罪整個民族的危險。這使耶弗他這一英雄形象具有一種悲劇的色彩。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以犧牲自己換來了整個人類的光明,而耶弗他以犧牲自己的女兒為代價,換來了民族的勝利和安寧。
在這一故事中,耶弗他的女兒也深明大義。她知道了父親誓愿的內容,卻死而無怨。她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所說的向我行,因為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了仇。”雖然死而無怨,卻不免黯然神傷: 正是青春歲月的大好年華,還沒有品嘗過愛情的果實,還沒有來得及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就要早早地結束生命的旅程。她向父親提了一個要求,允許自己和女友去山上住兩個月,為自己的命運哀哭。兩個月以后,耶弗他的女兒下了山,耶弗他在全體民眾的哀哭聲中終于還了愿。從此以后,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此時以色列的女子去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4天。
這和亞伯拉罕獻子一樣,同為《舊約》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它反映了古代猶太教以人為燔祭的野蠻習俗。亞伯拉罕要以以撒作為燔祭,上帝及時制止了他,而代以一只公羊,耶弗他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獨生女兒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 亞伯拉罕獻子是應上帝的要求,是上帝要考驗亞伯拉罕是否真能夠拋棄親情骨肉而無條件地服從上帝,所以當上帝認為亞伯拉罕已經表現出足夠的忠誠時,就制止了他,以免使自己和亞伯拉罕都陷于不義。但耶弗他獻女不同,耶弗他向上帝祈求勝利,答應如果獲得勝利就將家里第一個出來歡迎的人獻為燔祭。上帝幫助耶弗他獲得了勝利,因此耶弗他獻女只是兌現他向上帝所作的承諾。上帝享受耶弗他的燔祭而不會感到良心上的不安。這一差別也反映了猶太教逐步發展的過程: 早期猶太教中的上帝經常與人見面,和人談話,甚至和人摔跤,他和人的距離并不遙遠,也缺乏后期的那種絕對權威,因此他要求人們對他忠誠,考驗人們對他的忠誠程度; 后期猶太教中的上帝已很難與人見面,甚至基甸看見了上帝的使者 (上帝的化身) 的面孔,感到驚恐不安,怕因此而死亡。此時的上帝已經牢固地建立了他的絕對權威,他已無須再向人們指示獻上燔祭,人們就會主動地向他頂禮膜拜。
《舊約·士師記》在敘寫耶弗他和他的女兒這一故事時,逼真地寫出了耶弗他看到犧牲者將是自己女兒時的震驚與痛苦,寫出了耶弗他的女兒深明大義而又無可奈何的心境。父親的舔犢之情、女兒的黯然神傷都通過簡潔樸素的語言躍然紙上。在對上帝的忠誠和自我犧牲的后面,我們看到的命運的殘酷和人性的毀滅——這恰恰是文學作品中最扣人心弦的題材。它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絕好的素材和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英國詩人拜倫曾以這一故事為題材寫下了優美動人的詩歌《耶弗他的女兒》,其中有這樣的名句:“不要忘記我的含笑而死。”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約瑟圓夢》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耶戶殺盡巴力的信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