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后典》·以斯拉的思考》原文與賞析
《后 典》
耶路撒冷淪陷三十年后,薩拉鐵(又名以斯拉)住在巴比倫。他躺在床上,心里煩躁不安。對于耶路撒冷的淪陷與巴比倫人的得勢,他怎么也想不通,開始向至高者表白自己內心的恐懼。他說道:
“全能之主啊,你起初創造世界。你用塵土做出亞當,又吹入生命氣息,他就活起來了。你把他放在伊甸園里。你只給他一條誡命,可他卻沒有遵守,你判定他和他的子孫后代必然死亡。
“從亞當生出無數的邦國、民族、宗派和家庭。各個邦國全都為所欲為,拒不服從你的命令。后來你興起洪水,毀滅了地上的生靈。然而你赦免了挪亞全家,留下了這個義人的子孫后代。
“地上的人口繁衍增長,家庭、民族和邦國越來越多。他們也陷入罪惡之中,一代比一代壞。幸虧這時你選擇了亞伯拉罕。在死亡之夜里,你只向他一個人透露了世界將要如何結束的秘密。你與他立下圣約,你賜給他以撒,你賜給以撒的是雅各和以掃。你選擇雅各,使其子孫后代成為大國。
“你從埃及救出雅各的子孫后代,領他們來到西奈山。在那里,你使天空低垂,大地震動,海水顫抖,宇宙陷入紊亂。你顯現的燦爛光輝穿過火焰、地震、風和霜四道大門,將律法及其誡命賜給以色列人。然而你并沒有挪去他們的罪惡,只是讓律法來指導他們的生活。雖說律法深入人心,可是惡根也隨之深入人心。
“多年以后,你派來了你的仆人大衛。你吩咐他建造一座城市,好在其中為你獻祭。不料城里的居民拒不服從你,他們存在惡念,繼續犯罪。所以你把自己的城市交給了你的仇敵。我曾自言自語:或許巴比倫比耶路撒冷強吧!可我來到巴比倫三十年來,目睹了不計其數的罪惡。我發現你是何等地寬容罪犯而不施懲罰,你是如何地保護仇敵而消滅自己的人民。除了以色列,其它國家根本不認識你,更談不上接受你的圣約。可是以色列永遠得不到賞賜,永遠得不到自身勞動的收益。我遠涉列國,看見他們是何等的繁榮昌盛,盡管他們并不遵守你的誡命。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
奉派來見以斯拉的天使烏瑞爾回答說:
“你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都不懂,怎么能夠理解上帝的方式方法呢?”
“閣下,” 以斯拉回答說,“我懂!”
天使繼續說道:
“我奉派來叫你解釋世上發生的三個謎。哪怕你只解出其中之一,我就回答你關于上帝的方式方法問題。”
“閣下,”以斯拉說,“我同意。”
“好,”天使對他說,“那么我問你,你能稱出一團火嗎?你能量出一陣風嗎?你能把過去的一天拉回來嗎?”
“你為什么要問這些呢?”以斯拉說,“世人誰也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
天使接著說道:
“那么我若問你,海底有多少居所呢?多少江河流歸地下水呢?穹蒼之上有多少江河呢?陰間的出口在何處呢?天堂的入口又在何處呢?我這樣問你,你也可能回答說: ‘我從未進過地下水,我從未到過陰間,我也從未上過天。’然而我所問你的有關火呀風呀以及剛剛過去的日子呀,則全都是你所經歷過的事情。顯見你不能回答。你連自幼熟悉的事物尚且不懂,怎么能憑你那小小的頭腦理解得了上帝的方式方法呢?”
聽了這話以后,以斯拉匍匐在地,對天使說道:
“假如我沒有出生,倒要比生活在這個罪惡與苦難之世而又不知其所以然來要強得多了。”
天使烏瑞爾回答說:
“我曾一度走進森林,聽見樹木在一起密謀策劃。它們說:‘讓我們向海洋開戰吧,把它們打退,那我們就有更大的地盤了。’可是海浪也在一起密謀策劃。它們說: ‘讓我們征服森林吧,好擴展領土。’然而樹木的一切陰謀全都無濟于事,因為火來把它們燒光了。海浪的陰謀也毫無用處,因為沙灘封鎖了它們的前進之路。現在,假若你是審判官,必須在這兩者之間作出抉擇,你宣判誰有理呢?”
“它們都錯了,”以斯拉回答說,“因為樹木屬于陸地,波浪屬于海洋。”
“你說對了,”天使說,“那你為什么回答不了自己的問題呢?這正如樹木生在陸地上,波浪生在海洋里一樣。所以說,此世之人只知此世之事,唯有天上的人才能知道天上的事情。”
“我沒有興趣探索天上的問題,”以斯拉說,“我只關心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為什么上帝不來幫助以色列人呢?我們還要等多久呢?為什么我們的生命如此短促而又如此多災多難呢?”
烏瑞爾回答說:
“你所問的問題與義人死魂靈所問的問題完全相同。這些義人死后被置于等候之處,他們的死魂靈急不可耐地問: ‘我們在這兒還得等候多久呢?審判之日什么時候來呀?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得到報償呢?’天使長耶利米爾回答他們說:‘上帝要稱稱這世代,量量這年歲,數數這日期。在時間跑完其預定旅程之前,不會發生什么變化。’”
“可是,閣下,”以斯拉說,“怎么能由于我們的過犯而讓義人死后久等呢?”
天使反問道:
“難道一個孕婦懷胎九個月以后還能不生孩子嗎?”
“不能,閣下,”以斯拉回答說,“她不能不生。”
天使繼續說道:
“在陰間,上帝保存靈魂之處如同一個子宮。此處急切地想歸還從創世之初就委托它保存的靈魂,就象一個孕婦想結束自己的產痛一樣。當它歸還它所保存的全部靈魂的時候,你就會得到全部答案。”
“請問,閣下,”以斯拉問道,“是不是未來的時間比過去的時間還要長呢?我知道過去的時間多么長,可我不知道未來。”
“過來吧,站在我的右邊。”天使命令道,“我要向你顯示一個夢幻,并將其意義解釋出來。”
以斯拉站在天使的身旁,看見一股烈焰從面前經過,烈焰過后,煙還在冒著。接著是一片烏云帶來一陣傾盆大雨,大雨過后,那里還在下著霏霏細雨。
“想想看,”烏瑞爾說,“傾盆大雨要比后面的霏霏細雨猛烈,火焰要比后面的煙氣猛烈。同樣道理,已經過去的時間比未來的時間長多啦,剩下的時間如同細雨和煙氣。”
“請你告訴我,”以斯拉問道,“你是否認為我能活到那個時候呢?如果不能,那么誰能活到那個時候呢?”
“這個我不知道,”天使回答說,“我現時還不能告訴你將活多久。不過我可以把世界末日的信號告訴你。當世上所有的人都處于巨大的混亂之中時,那時間就要到了。突然間,夜晚出太陽,白天出月亮。樹木淌血,石頭說話,星星改變了原來的航向,大地要裂開,向外噴火。野獸要離開原野和森林,婦女將在經期生出怪物,到處蔓延著邪惡與暴力。這就是我奉命顯示給你的末日信號。”
這時以斯拉醒了,渾身劇烈地顫抖,幾乎暈倒。幸虧那位天使抱住了他,把他扶起來。
故事講述的是以斯拉的事跡。以斯拉是古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他的事跡見于《舊約·以斯拉記》和《尼西米記》以及未收進《圣經》的《以斯德拉記上》。以斯拉是被巴比倫俘虜的猶太人的祭司,精通律法。當時猶大境內的猶太人的宗教信仰淡薄,目無律法,人心渙散,紛紛與異族通婚,有被同化的危險。以斯拉聯合猶大省長尼希米,一個充當宗教領袖,一個充當世俗領袖。據考證,以斯拉于波斯王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在位第7年春季率大批猶太人從巴比倫出發,4個月后到耶路撒冷。以斯拉奉波斯王的諭旨頒布法令,說服猶太人與異族妻子離婚,嚴守安息日,繳納什一稅和其他供物,并在別的方面遵守律法。由于以斯拉的努力,以律法為中心的猶太教得以成型。據《猶太古代史》載,以斯拉死于耶路撒冷并葬在此地,一說以斯拉后來返回巴比倫,據說當地有他的墳墓。不管以斯拉死于何地,他的行動至少體現了當時的一種觀點:應以摩西律法為原則復興宗教,借以安排猶太人的未來。
從以斯拉的言行來看,他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追本溯源》的故事中的以斯拉,表現出一種哲學家式的尋根究底精神。事實上他思考的范圍已經突破純粹宗教性的問題轉而向更深層次的哲學靠攏。從故事中可以看到:觸發以斯拉思考的是現狀:巴比倫和猶太人的現狀。他從犯罪者得昌盛中懷疑上帝,懷疑來世。而這種懷疑精神無疑正是他具備哲學家風范的首要條件。以斯拉思考的參照系是在懷舊情緒下建立起來的,他懷念“舊約”時代上帝的公正明察,因而對現狀表現出極大的憂慮。但他的憂慮不只停留在情感的表層,他因此而開始思考人生。“為什么我們的生命如此短促而又如此多災多難呢?”“假如我沒有出生,倒要比生活在這個罪惡與苦難之世而又不知其所以然要強得多了。”以斯拉的疑問和感嘆觸及到了生命的本質與“人的存在”的本質問題。幾千年過去了,我們依舊找不出滿意的答案來。即使以斯拉問上帝問上帝的使者,天使也只能含糊其辭地說“此世之人只知此世之事,唯有天上的人才能知道天上的事情。”上帝除了告誡人們不要作徒勞的努力外又能說些什么呢?在以斯拉強烈的追根究底面前,上帝和天使的表現似乎是無能的。這不能怪它,因為上帝本來就是人創造的,而人永遠無法將世事推向終極。天使給以斯拉描繪的世界末日也是荒誕無稽的,“巨大的混亂”是末日的最重要信號。這使得以斯拉恐懼萬分,因此倒更增強了他重建耶路撒冷和重振“摩西律法”的信心。事實上,以斯拉要重建的是一種秩序,使得世界不至于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盡管以斯拉的精神是可嘉的,但今天看來,他的擔憂多少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幾千年的歷史表明,人類既有一種破壞的本能,又有一種調節的本能,“無序”與“有序”是一個循環系統中的兩種狀態,一成不變的秩序是不存在的。在以斯拉重建耶路撒冷的同時,全世界各地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著:有戰爭也有和平,有安居也有流浪,有罪惡也有善良。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以撒娶妻》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