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小說家喬伊斯(1882—1941)的名作,意識流小說的典范。作品分3個部分,共18章,敘述3個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內的瑣細經歷和感受。第一部分(1—3章)主要寫斯蒂芬,一個徬徨苦悶、窮愁潦倒的青年藝術家。因曾拒絕順從母親彌留時提出的宗教要求,他一直浸沉在負罪和懊喪之中,他憤世嫉俗而又空虛迷惘。負罪感和“失落感”驅使他尋找一個精神上的“父親”。第二部分(4—15章)是作品的主體,主要寫布魯姆——猶太裔廣告經紀人。他象個幽靈,整天在都柏林游蕩。他平庸懦弱、猥褻卑劣,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性格的可悲、可笑、可鄙的角色。他一生很不如意;11年前幼子夭折;自己又喪失了性機能;妻子莫莉淫蕩不貞,他卻只能忍辱、沉默。布魯姆和斯蒂芬都是飄零無依、渴求精神依托的淪落人。他們終于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企求的東西,成了一對精神上的“父”與“子”。最后部分(16—18章)主要寫“父”、“子”精神上的交流,并寫了蕩婦莫莉聞悉斯蒂芬將會加入他們家庭生活的情況后,從她心靈最幽深、最隱秘處泛起了關于淫亂的往事、與布魯姆初戀的舊情等等意識流。斯蒂芬的到來,使她朦朧地感到了一種母性及對一個青年男子的情欲的雙重滿足。
作品通過對布魯姆的庸人主義、莫莉的肉欲主義和斯蒂芬的虛無主義的解剖和揭示,反映了西方“現代人”人格破碎、精神崩潰、道德淪喪、人性墮落。通過對都柏林這“癱瘓的中心”的面面觀,影射了現代西方社會不可逆轉的危機。作者有意將布魯姆比擬為古希臘英雄尤利西斯。(即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奧德修斯的拉丁文稱呼)然而,在萎靡、病態、庸俗、猥褻的布魯姆身上,尤利西斯那種百折不撓的英武氣概和恢宏、高尚的情操早已蕩然無存。由此不難窺視現代西方社會的沉淪與人性的墮落。布魯姆的出現標志著非英雄的“現代人”的誕生,也表露了作者“試圖在一個解體的世界里去重新尋找統一體”,重新鑄造一種“真正的良心”。
《尤利西斯》的藝術成就在于它為意識流創作方法作出了開創性的實驗。小說廣泛地運用意識流的創作方法對三個人物復雜、深潛的內心世界進行了勘探和揭示,并將三股意識流交錯互補,展現了他們的全部歷史和精神生活。長達40多頁,沒有任何標點符號的莫莉的內心獨白,是小說中最精湛的意識流描寫。全書的結構仿照了荷馬史詩《奧德修記》的框架。全書18章,每章記敘一個小時內發生的事,并且與《奧德修記》中的各章明顯對應。作品在語言風格上亦有創新,融匯了不同的文體和體裁。全書用英國文學史上從古到今的9種不同散文風格寫成,各章文體均不相同。語言方面往往超越語法常規,構成了作者獨創的風格。
《尤利西斯》典故繁多、艱深難懂,如同“密碼”、“天書”。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認為,它“晦澀難懂到可怕的程度”。連福克納也說:“看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應當像識字不多的浸禮傳教士看《舊約》一樣:要心懷一片至誠。”
上一篇:《小癩子》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尼伯龍根之歌》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