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波一家》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 馬丁·杜·加爾
馬丁·杜·加爾(1881—1958),法國作家。年輕時曾受過文書學和檔案管理訓練,因而形成客觀嚴謹的寫作風格。他的作品多是剖析說明社會現實與個人發展的關系,被認為繼承了19世紀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傳統。1913年,他發表《若望· 巴魯瓦》,第一次引起公眾的注意。以后陸續發表了《勒婁神父的遺囑》、《膨脹》和《沉默寡言的人》等劇作。1937年,馬丁·杜·加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諦波一家》(1922—1940)通過諦波一家父子、兄弟間的矛盾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資產階級所面臨的社會和道德問題。
諦波先生得知次子雅克對他撒了謊,并拉了鄰居封塔南家的兒子達尼埃爾一起離家出走,不禁大發雷霆。雅克的老師甚至還有更令人煩惱的消息,從落入其手的一本練習本來看,尚不滿14歲的雅克顯然已與達尼埃爾結成一種非同尋常的友誼。更糟的是,封塔南一家是新教徒。
長子安多尼是個醫生。他去拜訪封塔南太太,想了解能對此做些什么。他發現她是個頗具風采且又通情達理的婦女。對于安多尼有關兩個孩子間不正常關系的暗示,她斷然否認。
雅克和達尼埃爾從巴黎一直跑到馬賽。雖說雅克比達尼埃爾年少,他卻是這次出逃的鼓動者。他憎惡父親虛偽的體面和諦波家庭的沉悶氣氛。諦波先生是個忙碌的社會活動家,竟至沒有時間關心、理解自己的家庭成員。但是諦波一家對兩人之間友誼的懷疑卻是毫無根據的。這只不過是兩個男孩之間浪漫的友情。
兩個出逃者被警察送回。達尼埃爾受到母親的責罵,但也得到寬恕;雅克則相反,他被送進其父主辦的一所教養院。在那里,蠻橫的守衛、孤獨的禁閉,幾乎使雅克的精神崩潰。安多尼幾經周折,終于使弟弟得以擺脫父親的嚴罰。他帶著弟弟搬進一處與父宅隔開的房子,擔負起撫養弟弟的責任。
達尼埃爾的父親杰羅姆·德·封塔南與表妹諾埃米出走,封塔南太太卻把諾埃米的女兒妮考爾接來撫養。妮考爾是個秀麗的姑娘,達尼埃爾曾對她欲行不軌,但她不愿重蹈母親的覆轍,嚴詞拒絕。
在安多尼的悉心照料下,雅克的精神逐漸康復。這年夏天,諦波一家與封塔南一家同在一處度假,雅克深深為達尼埃爾的妹妹讓妮吸引。正當讓妮開始傾心雅克時,雅克卻又失蹤了。
三年過去了,諦波一家都認為雅克已不在人世。惟獨諦波先生收養的孤女吉賽爾堅信他還活著。一天,她收到從倫敦寄來的一束玫瑰,就在雅克失蹤之前,她曾把同樣的玫瑰撒向雅克,表白愛情。吉賽爾睹物思人,確信雅克就在倫敦。于是她去倫敦讀書,希望能在那兒找到雅克。
安多尼的另一線索也發現雅克還活著。他偶然在一本瑞士雜志上讀到一篇題為《小妹妹》的小說,安多尼從字里行間一眼就看出改頭換面的諦波和封塔南兩家人。他深感不安,立即與日內瓦的一家偵探機構聯系,要求他們幫助追尋這位作者的蹤跡。
根據偵探機構的報告,雅克在日內瓦已成為一個國際社會主義者和有影響的作家。這時諦波先生身患重病。安多尼擔心父親不久于人世,便去日內瓦找回雅克。可諦波先生至死也不承認這個步入歧途的兒子。葬禮上,吉賽爾與雅克重逢。她落花依然有情,可他流水已經無意。
讓妮一直情牽雅克,寂寞的愛情竟使她對雅克心懷怨恨。達尼埃爾已是個獲得成功的藝術家,終日忙于自己的事業。雅克覺得巴黎已無可留戀,于是他重返日內瓦。
當時的歐洲戰云密布。在一個名叫梅奈斯特萊爾的退休飛行員的領導下,日內瓦的一群社會主義者忙于組織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工人舉行罷工,造成社會癱瘓,從而阻止一觸即發的戰爭,雅克也是其中一員。他經常被派出去執行秘密使命。一次他被派往巴黎,偶然與讓妮相逢。此時的雅克愈發成熟,他為和平事業的奔波奮斗,很快改變了讓妮對他的看法,她的疑團頓釋,怨恨全消,兩人重墜愛河,言歸于好。
杰羅姆·德·封塔南死于維也納,并有盜竊之嫌。為給丈夫昭雪,封塔南太太不顧迫在眉睫的戰爭前往奧地利。在她離家期間,雅克便成了這里的常客。一天清晨,封塔南太太回到巴黎,她大為震驚地發現雅克和讓妮同臥一榻。
讓妮本打算與雅克一起去日內瓦,可最后一刻,她改變了主意,決定留在家里。于是雅克無牽無掛地重又投身和平運動。他和梅奈斯特萊爾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計劃來阻止戰爭。
雅克乘坐一架由梅奈斯特萊爾駕駛的輕型飛機從瑞士起飛。他隨身攜帶大量號召法、德兩國士兵放下武器的傳單,準備去前線拋撒。可是飛機在法軍防域內墜毀,梅奈斯特萊爾當場燒死,雅克身負重傷,被法軍當作間諜抓住。他躺在擔架上被押往法軍司令部。途中,他們遭受炮火襲擊,一名衛兵對著他的太陽穴開了一槍。
安多尼在戰場上因毒氣致殘。他自知復元無望。離開巴黎去療養前夕,他來到巴黎近郊的故居告別。這里已變成一座傷兵醫院,封塔南太太是個十分稱職的院長,妮考爾也是個很不錯的護士。讓妮把她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撫養她和雅克的兒子若望·保羅上。達尼埃爾從前線歸來,完全變了個人。一塊彈片使他失去了性功能。他把時間都用來照料若望·保羅和協助母親。
安多尼回到法國南部的一所醫院療養。此后肺部的情況不斷惡化,他掙扎著堅持記錄下癥狀,直到1918年11月18日去世。他永遠不會知道就在他臨終之前,交戰雙方已簽訂了停戰協定。
上一篇:《諾言》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迷惘的微笑》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