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處下手各個擊破
東周初年,鄭莊公因為權大欺君,引起了周桓王的不滿。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召集陳、蔡、衛三諸侯國,出兵伐鄭。蔡、衛兩國的人馬為右軍;陳國的部隊為左軍;桓王親統中軍。三路人馬浩浩蕩蕩,直奔鄭國而去。
鄭莊公聽說桓王親自領兵前來征伐,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大夫子元胸有成竹地說:“周王的三軍,是以中軍在前,兩翼在后的品字形老陣法。我們這次作戰,改換一下這種傳統的陣法:用中軍在后,兩翼在前,成倒品字形,夾擊王師,必能取勝。”
子元說到這里,見鄭莊公和眾大臣們面面相覷,不解其意,忙又說道:“這次作戰,必須先從弱處下手。陳國軍隊是被迫出兵的,必然士無斗志。只要我右翼勇猛沖殺,陳兵一定潰敗。其左翼敗退必然會影響中軍。中軍一亂,其右翼蔡、衛的軍隊就很難支持,只能一跑了之。這樣兩翼既退,我則集中兵力圍攻中軍,如此豈有不勝之理?”
眾人一聽,齊聲稱贊。鄭莊公欣然采納了子元的建議。于是令曼伯率領一部人馬為右翼方陣,祭仲足領兵一部為左翼方陣,莊公自領中軍,原繁、高渠、祝聘等能征慣戰的勇將在中軍聽候調遣。
周桓王的軍隊入境時,鄭國的軍隊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莊公命令三軍出師迎戰。兩軍在鄭國的蠕葛相遇。兩軍布陣完畢,周桓王在陣前觀察敵情,正要下達沖鋒號令時,見鄭國中陣內兩桿大旗不停地擺動。
隨著大旗的揮舞,鄭軍兩翼方陣,頓時擂鼓吶喊沖將過來。曼伯率領方陣,戰車在前,步卒在后,隊伍整齊,人馬雄健,伴著震耳欲聾的鼓聲,向陳軍沖去。陳國軍隊本無斗志,一看見鄭軍兇猛地沖來,立即四散奔逃;蔡、衛兩國軍隊,受到祭仲足所領方陣的沖擊,也紛紛向后退卻。
周桓王見兩翼潰敗,著急萬分,正想指揮中軍出陣抵擋,哪知鄭軍中軍和兩翼部隊一齊向他猛沖過來。王師中軍在鄭軍三路夾擊下,難以支持,很快就亂了陣腳,周桓王的肩膀也受了傷。他勉強支持,率領軍隊慢慢向后撤退。
這是一次典型的從弱處下手,各個擊破的戰例,其體現的戰術原則,在中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張際亮與姚瑩共患難
下一篇:快速果斷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