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的誕生
那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安徽人王致和進京趕考,但屢考不中,便留在京城。為了謀求生計,他做起了豆腐生意。有一天,他頂著太陽賣了一天的豆腐,到了晚上,還有很多沒有賣出去。
當時正值盛夏,豆腐要是留到第二天,肯定不新鮮了,但他又不忍心扔掉。于是,他把豆腐切成小方塊,放進一個壇子里。為了防止豆腐變質,他還撒上一些花椒和鹽,用蓋子密封好,準備第二天繼續吃。
不過一心想著考科舉的王致和,很快就把壇子里的豆腐忘了。等到他想起來時,已經是很久以后了。這天,王致和打開蓋子,一股難聞的味道撲鼻而來,而且豆腐的表面都變成了青色。
王致和原本打算把這些發霉的豆腐扔掉,但又覺得可惜。于是,便嘗了一口,居然發現越吃越香。后來,他還拿了幾塊豆腐給鄰居們品嘗,鄰居們無不稱贊豆腐很美味。聰明的王致和想:“我為什么不做一些臭豆腐來賣呢?”
王致和回憶自己做豆腐時的方法,又試著做了一壇拿到街上去賣,沒想到人們競相購買這種聞起來臭、吃著卻特別香的豆腐。
后來,臭豆腐還傳入宮里,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愛。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然很喜歡吃這美味的臭豆腐。
上一篇:脆玉米片的出現
下一篇:船員制作早期的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