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左傳》又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其中的內容記載由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史事,包括當時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的史實。大量的史料加上敘事詳盡,同時展現作者高明的敘述能力。
精彩的是文字運用精練暢達,人物刻畫生動多樣,不論是正直、邪惡、莊重、詼諧、機智、狡詐的性格均躍然紙上,名列《十三經》之一。古文名句“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便是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說,人心的不同,好像人的面貌千差萬別。原文這樣寫道: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于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這段文字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么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勝任。
為此,子皮征求輔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意見。
子產說:“尹何還很年輕,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下面的人不會服。”
子皮不以為然,說:“尹何謹慎、敦厚,我很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他雖然缺乏經驗,但可以讓他學呀。學的時間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產反對說:“那不行,大凡一個人愛護另一個人,總希望對被愛護的人有利。現在你愛護一個人,卻把這么重要的事交給他。這好比你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割東西,那是會給割東西的人帶來很大損害的。這樣,今后又有誰敢再來求你保護呢?”
接著,子產誠懇地說道:“您是鄭國的棟梁,要是屋棟斷裂了,我們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不是也要遣殃嗎?再舉一個例子說吧,如果您有一匹精致美麗的錦緞,您決不會把它交給一個不會裁衣的人去學著裁制衣服,因為您怕把錦緞給糟蹋了。”
說到這里,子產把話引到正題上來:“大官大邑是用來維護百姓利益的,這比那匹精致美麗的錦緞重要得多了。您連錦緞都舍不得給不會裁衣的入去裁制衣服,卻為什么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和管理呢?您這樣的做法,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要重了嗎?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來學做官的。”
子產見子皮聽了在點頭,又進一層說:“再拿打獵來做例子吧,有個人連馬車也不會駕、弓箭都不會射,他怎么能打到野獸呢?恐怕野獸沒有打著,自己卻要翻車呢。管理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總要先學會怎么處理再去當政而不能先當起政來再去學。硬是這樣子,必定會造成重大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這席話,連連點頭說:“您說得對極了,我太不聰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選擇人來裁制。大官大邑關系到百姓的利益,我卻非常輕視,真是太鼠目寸光了!”
說到這里,子皮向子產拜了一拜,接著又說:“如果不是先生用這番話來提醒我,我還不知自己干了蠢事呢。記得從前我曾經說過,你治理鄭國,我只治理我的家產,使我的身體有所寄托也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從今以后,連我的家事也聽從你的意見去做!”
子產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樣,我怎么敢說你的面貌與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里覺得你這樣做很危險,所以據實相告。”子產這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心里的想法并不見得與你子皮的相同。子皮覺得子產對國家非常忠誠,所以把政事完全委托給他。后來,子產把鄭國治理得富強起來。
今天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這些諺浯說明了一件相當普遍的社會經驗——人心難測。與人相處,不能儀憑第一印象就妄下論斷,否則看一個人的車上掛了佛珠,或身上戴著十字架項鏈,就認定對方是天底下的大善人,如此驟下結論,恐怕一輩子也別想當上一名成功的偵探!畢竟表象與真相之間往往會有很大的差距。
《論語·公冶長》篇中,一向擅長做表面工夫的宰予被孔子發現他竟然在大白天里偷懶睡大頭覺,孔子氣得大罵他是朽木,還感嘆地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意思是說他以前聽一個人說的話便完全相信對方,現在則是不僅要聽他說過的話,還要觀察他是否言行一致。
不過現代人似乎不太欣賞這個道理,否則為什么電視上有那么多關于星座命理的節目,教人如何憑著姓名筆畫、出生月日、生辰八字,就一眼看穿他人呢?
其實,“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度哉?”語出《論語·為政》,意思是看著一個人正在做的事,觀察他以往的所作所為,再探索他喜好的事物。如此細細推敲,一個人還有什么隱藏得了呢?經由全方位的思索來觀察一個人或判斷一件事,自然可以避免主觀的自以為是,而對人事物了然于胸。即使不懂星座命理,這種方式想必也有益于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哦!
上一篇:人與人之間需要愛
下一篇: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