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從多方面考慮
自古英雄出少年。2006年12月6日,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的節目落下帷幕。經過激烈的角逐,宋文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安徽新長江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生,從安徽賽區走出以后,一路過關斬將,一舉奪得了“贏在中國”的總冠軍。
宋文明的儒雅風度折服了包括柳傳志、張瑞敏等在內的頂級企業家們,他和他的同伴也因此拿到了1000萬元的創業基金。柳傳志在講到比賽最后關頭為什么選宋文明時,不無感慨地說:“什么地方使我特別偏愛宋文明呢?實際上,我和各位談的不大一樣。就是在剛才挑戰的那個片子里面。”
柳傳志接著說:“那個片子有一段故事沒有演完,是什么故事呢?就是任春雷當時跟宋文明不怎么合作,自個兒走了,后來要求宋文明跟他再談談,這時候兩個人的氣氛是相當尷尬的,而那時候宋文明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案。但是,到了那兒一看任春雷的方案立刻說好,我就用你這個方案,表現一點都沒有猶豫。我覺得兩個人的肚量真的不錯。”
最后,柳傳志說:“因為兩個人本來是有一些尷尬的,而且你說誰的方案好還是不好,實際上是個軟性指標,你可以硬咬著牙說你的方案好,但是他沒有,立刻用任春雷的。還有一個剛才問的問題里面,你拿了20%以后,你們回去有股份嗎?他說股份是三個人分的,我非常欣賞。宋文明做的事是非常有把握的。我下邊是有投資公司的,在模擬投資的時候,我在想真的會選誰,后來想就投宋文明,大概就這個道理。”
從“贏在中國”的第一天起,宋文明就面臨著一個沉重的選擇:是拿著豐厚的薪酬,繼續做公司的高管,還是從零開始,進行自己創業?因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使他理智地選擇了后者。
1999年之前,宋文明還認為“創業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在1999年之后,當他參加了收購一家國有上市公司時,看到一些老職工艱難的生活狀況以后,這使他突然地感覺和認識到,創業不僅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宋文明說:“我覺得創業一直在路上,如果發現了一個好機會,可以幫助身邊的人,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創業。”
在宋文明意識到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以后,他在幫助家鄉青年就業的同時,還經常接到外地企業招工的求助。而他在中歐學習時,他發現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兩家是專門從事“以勞務派遣方式成功嫁接企業和員工的聯系的”。
經過深度考察和研究后,宋文明感到在中國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在“贏在中國”的比賽中,他正式向公眾推介了這一“普工培訓”項目,即將農村一些貧困地區的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經過培訓,輸送到江浙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去就業,以改變農民工的命運。
宋文明認為,目前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不夠發達。正是這種市場的細分、市場的階段性需求以及一些地區性差異等,才給我們帶來創業的機會。
現在,宋文明正在做的是“技能培訓”,目前鎖定的客戶是電機類的,重點是為蘇州工業園、無錫新區和上海的松江公園,培訓的目標是為他們提供一些層次高一點的技工。人員從安徽招,以勞務派遣方式為“長三角地區的勞務服務”。
現在,宋文明創業的突破點有兩個:一個是按照中國的法律,比如我國的勞動法的基礎是建立在雙方的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之上。雙方有這個需求,但不一定讓他第三方去做。所以這就需要宋文明內強素質,要讓對方認可他的培訓團隊和管理能力;第二個就是他千頭萬緒地把這些人組織起來。
因為越低端的人組織性越差,如何管理好他們,也是宋文明面臨的巨大挑戰。另外,像異地之間的這種勞動關系和保險,怎么去做,由于現在的地區分隔如何解決,也是令人非常頭疼的事情。但一旦這個鏈條打開了,宋文明對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現在的宋文明躊躇滿志。
宋文明說:“這個項目還需要繼續努力,今后不論怎樣,我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創業不僅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我覺得創業一直在路上,如果發現了一個好機會,可以幫助身邊的人,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創業。”
宋文明話說得好,選擇“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創業點也選得好。農民工“技能培訓”,這對我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人口素質低,農民人口仍然占有80%的國家來說,更是帶有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業。
據國際勞工組織局前任局長、現任亞太局長黃玉斌先生講:中國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科技人員,這是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望塵莫及的。但中國的產業工人在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有的東南亞國家,在員工的勞動技能培訓和開發方面,中國在國際上大概落后30年。
過去20年來,情況雖然有些好轉,但還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還應該看到,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農民工技能培訓”顯得似乎更加緊迫了。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其《變化了的世界經濟》一書中指出:經濟的內在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這一轉變給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增加了巨大的,甚至是難以克服的困難。
他寫道:“第一,知識和資本正在加速取代體力勞動者,發展中國家所依賴的一個主要優勢——勞動力豐富和價格便宜將會逐步喪失;第二,工業生產從基本上屬于勞動密集型轉向一開始就是知識密集型,譬如在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制造中,勞動力的成分分別只占到12%和少于10%;第三,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正在取代以物質為主的產業,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中心,這就要求一國的國民普遍具有很高的知識水平。”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宋文明創業選擇具有的戰略性、方向性和全局性。
上一篇:做事之前要理智
下一篇:做人一定要講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