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說到底是兩種態度:一為堅守,一為棄置;人生最根本的是兩種精神:一為選擇,一為堅持。我崇尚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勇氣和決絕,我相信鮮花因不棄置陽光而怒放,青春因不棄置理想而勃發。
一位著名雜技演員把一慕名向他學藝的青年帶到家中,從臥室里拉出幾只紙箱,一一打開,里面盡是摔碎的瓷盤,他說:“你要頂住幾只盤子,就先要去頂這么多盤子。”我又想起探險家劉雨田,在彭加木失蹤、余純順犧牲之后,他依然一支手杖,一個背囊,再加上自己隨時可能丟失的生命,向著傳說中的禁區進發,在日記中,劉雨田寫道:“我的一生都在尋找,尋找一種使人真正挺起腰桿的力量。”
現代人已經精于放棄,不屑于堅守,生命觀和價值觀的偏向,使更多的人盡一切可能選擇物質的豐富和舒適,享受成為生活的主調,奮爭只屬于那些身處逆境的人。若身處逆境者甘于逆境,那“奮爭”只存在于詞典中。有些人的棄置已經到了令人痛惜痛恨的程度。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劉昱說,清華每年都有一些學生自殺,這一半是因為失戀,一半則是來自無法承受的學習壓力。面對那么多年輕生命的消亡,我們幾乎只有緘默不言的份了,有什么語言能比生命更為厚重,生命既然可以棄置,那么人生還有什么不可以棄置的呢?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平凡卻堅忍的人。遼西一位老農,為了自己對綠的渴望,放棄了居住多年的宅院,舉家遷至野狼出沒的荒漠,墾田開地,造林固沙,全家過著極為原始的生活。一個女人,因為心中愛的理想,得知自己原來的戀人癱瘓在床十幾年,生命陷入絕境,毅然舍棄舒適的家庭,與那個男人結合。他們的選擇與堅守,旁人也許無法理解,但誰也不能輕視那份無價的尊嚴。
我想起一則故事:一個忠直的大臣犯了死罪,國王想給他一個機會,便說:“你回答我一個問題,答對了免你死罪。我的右手里有一個蟋蟀,你說它是死的還是活的?”大臣立刻跪下:“圣明的陛下,蟋蟀的生死都在您的手上啊!”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堅守與棄置,就猶如手心里一只蟋蟀之生死,選擇堅守還是選擇棄置,決定的是每個人的終生。
親愛的朋友,我們是否可以慎重地對待自己在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是否可以在選擇之后不隨意棄置,是否敢于為拒絕棄置付出代價,做出犧牲。幸福在心,有勇氣拒絕棄置便是一種幸福;拒絕棄置還是一種自衛,抵御雜念的誘惑,捍衛生命的本真;拒絕棄置又是一種自信,相信自己最終將抵達理想的彼岸;拒絕棄置更是一種境界,這里有哲人的喜悅,有主動的保持,有豁達的耐性,還有人之為人的智慧。
(趙梅泉)
上一篇:《打破情感封凍的五種方法》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挖掘情商讓你更出眾》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