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紐約市彌漫著大霧,人的心情也跟著陰郁起來。為了舒緩一下心情,我打算到街上去逛逛。當我踏上公交車的時候,司機微笑著跟我打了個招呼。
“嗨!您好嗎?”他熱情地說。出于禮貌,我笑著點了點頭。隨后我發現,他對每一個上車的乘客都是這樣。
公交車在路上緩慢地爬行著,我的心情卻沒有煩躁起來,因為一路上都有司機的生動解說:那個商店正在進行打折活動,這個博物館正在舉行精彩的展覽,剛路過的電影院正在上映一部搞笑的喜劇片……當人們下車的時候,陰郁的情緒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當司機喊道:“再見,祝你一天都有好心情!”每個人都微笑著給予回應。
這個記憶留在我的腦海中將近20年了。我認為那個公交車司機的工作做得很成功、很出色。
與他相比,杰森,這個佛羅里達高中最優秀的學生的表現又怎樣呢?杰森一直想進入哈弗醫學院讀書,他努力讓自己的各科成績一直保持A。然而,在一次物理測驗中,老師給了他一個B,他認為自己進入哈佛醫學院的夢想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并且認為是老師故意為難他。于是,他帶了一把刀到學校,把物理老師刺成重傷。
為什么一個聰明的年輕人會干出如此荒唐的事呢?答案是高智商未必代表高情商。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決定因素,80%的因素來于其他方面,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商。
下面是組成情商的一些主要特性以及挖掘這些特性的方法:
自我認知情緒
情商的關鍵在于當某種情緒出現時,自己能認識到。那些能更好地認知自己情緒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引導自己的人生。
里恩非常怕蛇,一看到蛇,他就會尖叫,并且迅速逃走。即使是一張蛇的圖片,也能讓他冒冷汗。里恩的這種情緒表現,就是我們所說的本能的感覺。也就是說是,當一張蛇的圖片呈現在他的面前時,甚至在還沒有意識的情況下,他的皮膚就開始出汗了。
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感。我們不妨來舉個例子。在某一天,你遭受了別人無禮的對待,之后的幾個小時都很生氣。其實這是一種易怒情緒的表現,只是你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但是如果別人給你指出來,你就會覺得很驚訝。所以,如果你重新審視自己之前幾個小時的情緒,很可能你就會改變原來的看法。能夠做到情緒上的自我認知,我們就能擺脫那些糟糕的情緒。
控制壞情緒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擁有好情緒。壞情緒和好情緒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我們要過上正常的生活,就必須在其中尋求平衡。
在所有壞情緒中,憤怒是最難對付的。這天下班后,比利就很憤怒。當時他正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另一輛車突然擋在了他的前面。他不禁破口大罵:“混蛋!差點害我撞車!”他越想越生氣,就對自己說:“我為什么不給他點兒顏色瞧瞧呢?”于是,他加大油門,讓自己的車擋在了那輛車的前面。
比利的這種憤怒是不計后果的情緒表現。他也許認為,情緒的發泄會讓自己的感覺好些。實際上,這是最壞的減輕憤怒的方法,它只會讓比利更加憤怒,最后可能釀成可怕的后果。
減輕憤怒情緒的有效方法就是“再構造”,也就是有意識地用正面的觀點來重新解釋某個情形。在比利的這件事上,他可以對自己說:“別介意,對方可能有急事。”心理學家迪安·迪斯通過對四百多個男女司機的調查,發現這是平息憤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獨處也是平息憤怒的一個有效方法,特別是在你想不通的時候。迪安·迪斯發現,鍛煉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方法,比如長距離散步。這樣做,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還可以配合深呼吸、沉思這些比較簡單的放松方法。甚至祈禱都能改變壞情緒。
具備積極的動機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馬丁·西格曼曾對一家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作了一個業績調查。他把這些銷售人員分為兩組,一組能力很強但思想悲觀,一組能力一般但高度樂觀。通過兩年的跟蹤調查,他發現,在第一年,后者的銷售額比前者高出了21%,第二年更高出了57%。由此可見,要想取得好的成績,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多么重要。
客戶拒絕購買產品,悲觀的人可能會這樣想:“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永遠也做不成這單生意。”樂觀主義者則這樣對自己說:“我的方法可能不對頭,或者客戶當時的心情不好。”接著,他會激勵自己再給客戶打一次電話或者再次登門拜訪。
心理學家通過對奧運冠軍、世界級音樂大師和國際象棋大師的研究,在他們的身上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能激發自己持之以恒地堅持日常訓練。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都具有積極的動機,而這對于達到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內心的沖動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附屬幼兒園做了一個實驗。
他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有兩個選擇:如果他們不愿意等,可以馬上得到一顆果醬軟糖;但如果他們愿意等上一段時間,他們就可以得到兩顆軟糖。不一會兒,一些小朋友就圍到了沃爾特身邊,取走了一顆軟糖,而另外一些小朋友卻選擇了等待。為了抵制誘惑并堅持到底,他們有的閉上了眼睛,有的枕著胳膊休息,有的唱歌或者看畫冊。在等了對于他們來說相當漫長的20分鐘后,這些孩子獲得了兩顆軟糖的獎勵。
此后,沃爾特對這幫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他發現,那些能夠最終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長大后,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仍然能夠抵制住各種誘惑。并且他們的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很強,能夠與困難逆境作不屈的斗爭。而那些選擇了一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年時期,大部分都變得固執、優柔寡斷,無法承受太多的壓力。
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是能否抵制住內心沖動的結果。沃爾特表示,抵制沖動的能力能夠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當你面對眼前的誘惑時,提醒自己記住長期的目標——不管你是想減肥,還是想獲得一個醫學學位。這樣你就會發現:耐心等待兩顆軟糖并非一件很難的事。也就是說,延緩沖動,你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掌握人際交往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家人、朋友、同事、鄰居通過細微之處互相傳遞著情緒,有的時候,這些細微之處很難讓人發覺。比如,某人說了句“謝謝”,方式的不同可以讓我們感到被拒絕,或者得到了真誠的感謝。假如我們能在這些細微之處感覺到他人背后所隱藏的感情,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就能更加恰當地處理我們的言行。
卓越的人際交往技能可以令你脫穎而出,魅力四射。為了證實這一觀點,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凱利和詹尼特·凱普作了一項實驗研究。這個實驗研究的成員由一些理論上的高智商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但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表現很突出,其他人則變得與普通人沒什么差別。
是什么形成了這種差別呢?答案是那些表現突出的人擁有一張寬大的人際關系網。羅伯特舉了個例子。當一個表現普通的人遇到一個技術問題時,他會打電話給各種技術精英,然后等待,往往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那些表現突出的人則很少碰到這種情形,因為他們在需要那些技術精英之前就已經與他們建立了可靠的關系,所以在請求幫助時,他們往往能得到快速回應。
你看,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情商使這些人如明星般脫穎而出、魅力四射。
(于笑天)
上一篇:《拒絕棄置》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文化與教養》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